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常谈 >> 语文常谈 >> 正文
 
常见别字辨析(一)
 更新时间:2015-7-21 20:02:58  点击数:4202
【字体: 字体颜色

◎欢 原
写在前面
“无错不成书。”书中错得最多的,是别字。别字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临笔踟蹰,一不小心便会重蹈覆辙。别字是编校工作最大的难题。为此,笔者把自己经常碰到的别字稍加辨析,以与同行特别是年轻同行交流。还望高明不吝赐教。

粹:精萃/精粹
【病例】这本诗歌选本,集中了当代抒情短诗的精萃,值得向年轻人推荐。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精萃”应为“精粹”。“粹”和“萃”读音均为cuì。“粹”是形声字,米字旁是它的形符,意思是没有杂质的、品质优良的大米,由此引申出精华的意思。所以,它可以和同义的“精”构成“精粹”一词。“萃”也是形声字,草字头是它的形符,本义是草丛生的样子,由此引申为动词,义为聚集,如荟萃、集萃、萃聚。聚集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一个整体,由此又可用作名词,指群、类。成语有“出类拔萃”,这里的“萃”和“类”都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物的集合体。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萃”都没有精华的意思,广告中经常见到的“精萃”组合,完全是拉郎配。

发:美發廳/美髮廳
【病例】新开的商城边又有了一家美发厅,一到晚上,繁体字书写的“美發廳”三字闪闪发光。
【诊断】繁简误认致误。
【辨析】“美發廳”应为“美髮廳”。“美髮”,简化字的规范写法应是“美发”。“发”对应的是两个繁体字:一个是“發”,一个是“髮”。“發”,音fā,本义为射箭,故其字从弓,如“百發百中”;引申指发射,如“弹无虚發”。“髮”,音fà,本义为头发,故其字从“髟(音biāo,长发飘舞的样子)”,如苏东坡的“早生华发(髮)”。“美髮廳”误为“美發廳”,显然是没有弄清楚“发”和“發”“髮”不同的对应关系。

雌:信口齿黄/信口雌黄
【病例】明明卖的是过期食品,还信口齿黄,说营养价值没有改变。
【诊断】音近致误。
【辨析】“信口齿黄”应为“信口雌黄”。“雌”,音cí。“雌黄”为橙黄色的矿物,可作褪色剂用。古人抄书、校书有了差错,常用雌黄涂改。据《晋书·王衍传》,王衍字夷甫,此人能言,发现有说得不妥当的,立即加以修正,“时号口中雌黄”。可见这本是一个中性词。后来则成了贬义词,所谓“信口雌黄”,就是说话不顾事实,不负责任,信口乱说。“齿”,音chǐ。“齿黄”的字面意义是牙齿发黄,这和乱说没有必然联系。
果: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病例】“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果”和“裹”读音均为ɡuǒ。“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故“果腹”有饱足义。成语“食不果腹”,则是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也许还可以说,“食不裹腹”让人无法理解。

趺:跌坐/趺坐
【病例】沈先生曾写过一首《跌坐》诗,表明自己的心志:“举世嚣嚣我适静,棕床跌坐作心观。”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跌坐”应为“趺坐”。“趺坐”是一种特殊的坐姿,也许一般人不太熟悉的缘故,出版物中常误为“跌坐”。这两个字虽然只差一小撇,但一个摔倒了,一个稳坐着,字义差得很远。“趺”,音fū。形声字,本义为脚背;用作动词时,指左右脚交*盘坐。这是佛教徒的一种常用坐姿,称为“趺坐”。这样坐着是不可能“跌”的。用作名词,可指石碑的底座,如“石趺”“龟趺”等。“跌”是一个常用字,看字的构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意义:失足。——失去平衡自然容易摔倒。引申义有坠落、降低、价格下降等,如跌落悬崖、股市暴跌。
敦:温柔钝厚/温柔敦厚
【病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儒家认为,温柔钝厚是《诗经》的基本特色。
【诊断】音近致误。
【辨析】“温柔钝厚”应为“温柔敦厚”。这四个字就字面意义来说,指温和而宽厚。《诗经》是“四书五经”之一,其中有不少作品意在讽刺,但用语怨而不怒,所以称之为“诗教”。这是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的。“敦”本是古代的一种食器,音duì,它由青铜制成,器身和盖子都为半球形,器物整体呈球形。由于这种器物看上去厚重而实在,因此,本为名词的“敦”,引申出了形容词的意义,可指情感的诚恳和深厚,汉语中有一批由“敦”构成的词,如“敦请”“敦促”“敦聘”等等。“敦厚”由两个同义语素联合成词,无论“敦”和“厚”都包含着正面的情感。而“钝”本义为不锋利,引申指迟钝、愚笨,在词义上是否定的。“敦”和“钝”自不能混为一谈。
箭:明枪暗剑/明枪暗箭
【病例】祖父死后,大哥因为做了承重孙,便成了明枪暗剑的目标。家庭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明枪暗剑”应为“明枪暗箭”。“箭”和“剑”读音均为jiàn。“箭”可在远处、暗处发射;“剑”为短兵器,适合于近战。所以“箭”和“剑”虽同为武器,却不能混用。距离远、暗地里伤人要用“箭”,面对面公开作战要用“剑”。“明枪暗箭”比喻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不能写成“明枪暗剑”;而“唇枪舌剑”是口舌之战,舌是最短不过的“兵器”,适合比喻为“剑”而不是“箭”。
 
  • 上一篇: 《三国演义》中的汉文字创意
  • 下一篇: 三国的典故与成语(图)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