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作者三 >> 交流学习 >> 正文
 
【杨通性】择校问题引发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0-1-20 11:38:52  点击数:1271
【字体: 字体颜色

择校问题引发的思考
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原调研员杨通性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级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师生员工群策群力、辛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得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有所提升。应试教育、乱收费、乱办班、学生负担过重等现象也有所收敛。但是,其中一些问题仍然是禁而不止,时隐时现,似乎已成顽疾,难以根治。探其究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择校热惹的祸。

  近两年,为了解决择校热的问题,各类教育机构实行了择校考试、择优推荐等办法。还配套出台了一些规定;限制小学考试、低年级不得留家庭作业、幼儿不写作业等。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虽有一定作用,然而效果并不显著。对此,我认为是值得认真商榷的。

  首先,择校本身并没有错。大家熟知、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就是择校的范例,从古至今一直被颂扬着。现在,给自己的孩子找一所环境好、设备好、学风好、师资好的学校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相反,说明家长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理应提倡鼓励。其次,少一名辍学学生,多一名学业有成的人才,与国家与社会、与家庭、与孩子都是好事。可是,我们一提到择校,总是高兴不起来,反而倒有些酸楚和隐痛。对于择校引发的学生负担过重、乱收费甚是担心。的确,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

  本人以为择校是禁止不住的。先不说这是传统教育观念传承的问题。就当前来看,其市场也大得去了。一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有需求,形成了气候。二是我国人口多,就业难,挑个好学校学业有成,为将来就业、择业打下基础,合乎情理。三是学校之间有差别,名校条件好,学生都想上,择校热潮必然应运而生。每年署期,不管能不能上,面临升学的孩子家长们找门子、跑路子、掏票子、请假、停工,甚至动员全家拉关系、走后门,已成风气。四是学校不可能都办成名校或重点学校。受地域、环境、领导、师资、生源等条件的影响,学校不会是同一个水平,何况还有人员变动、学区划分、生源变化、突发事件发生等可变因素,也会影响学校的上升或下滑。所以,学校存在差异是绝对的。只要差异存在,择学也就必然存在。五是考试制度的影响。目前,考试制度的改革还在探索之中,考试仍被视为比较公平的办法而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初考、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然影响着教育、教学、升学、招工、就业等方方面面,成绩的差异伴随着择校的进程。综上所述,既然择校不可避免,倒不如我们作好引导、改革、综合治理,让它在可控范围内合情、合理、合法地进行下去。

  择校不是一个简单地挑学上的事情,它牵扯着学校教育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过热地择校,必然导致乱办班、乱收费、学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复燃。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综合治理,下大工夫、花大气力、令行禁止、从严整治、持之以恒。

  第一,努力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把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和理论上。目前,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提出了很多要求,执行中学校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是,还有一些学校利用节假日给学生上课、给毕业班补课,有的还提前结束课程,早早进入复习阶段,进行考试训练。少数学校联合社会举办奥语奥数班、校。为了升学、择校、考试取得好成绩,家长们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跟上跟不上,非报名学奥语奥数,使这类班、校屡禁不止。以至于因负担重、压力大、心理脆弱,有的学生厌学、逃学,甚至以死抗争,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

  教育属于公益事业范畴,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没有产品,没有商品,没有买卖,不能追求利润。所以,如果企图以办学牟取个人利益、获取高额利润,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以功利思想办学的人是办不好的。在招生工作中运用宣传考试成绩、公布升学名次、炒作各界状元的作法也是不可取的。何况名次和状元都具有偶然性。只要我们的办学思想端正了,开创出正确的途径、寻找出有效的办法,降低择校热的温度就不十分困难了。

  学校也应把教育的着眼点向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方面移一移,也多给他们一些关爱,重视挖掘、发展他们的特长和爱好。这些学生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一般来看,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这几年,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为了升学、考试,学校和老师基本上把目光和精力都集中在那些升学有望的金童玉女们身上。为此不惜采取许愿、免费、奖学金、扣压毕业证等违规手段来保护生源;对那些考学无望的学生,有的被劝退、转学,有的则提前毕业。这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择校热祸害的恶果。这种忽视、歧视学困学生的行为是极端错误的。其实,有时老师不经意地亲近或关爱了某个学困生,他会被"感动"而积极好长时间;有时,如果你表扬了某个学困生,他会好好地表现一阵子。如果我们真正能长此以往,就可能改变他的人生,或成就他的梦想。30多年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外籍教育家来我某校访问,他摸着几个小学生的头说,这几个孩子很有天赋。果不其然,这几名学生后来都很优秀。大家都夸这名专家不简单。过了5、6年,当这位专家再次来访谈及此事时却说,那是他的实验课题,是随意摸的,目的是看看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且受到关爱、重视的学生结果会不会很好,果然不出所料,试验成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不仅是他的教育理念,也是他一生的实践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他的学生中,那些有毛病的、有劣迹的、甚至是小罪犯,经他耐心教育、精心打造,个个都成长为有用人才。其不知,培养、转变、改变一个学困生,意义远远大于一个升学学生。李克强总理说:"要守住底线,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讲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不拉下学困生,反而要提升他们。这项工作虽然艰难,意义却狠重大。学校一定要支持、鼓励关爱学困生的老师,大力表彰、奖励在这方面作出成绩的教师。因为这项工作太薄弱了,需要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二,教师应真正树立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师德的基本原则。其一,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心存偏爱、偏见、歧视,否则就不会有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之举。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高尚就在于无私奉献。有挣钱发财梦的人是不适合当教师的。其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对于这些孩子,要支持、鼓励,特别的应联系家长、创造条件、促使发展,这可能会成就孩子的梦想。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几十年前,一位爱好十分广泛的男孩,相对比较喜欢吹笛子。我们让孩子参加乐队,给他一支笛子,他很喜欢,进步很快。于是老师建议家长找了辅导教师,又给孩子许多表演的机会,后来,学生当了著名乐团的首席笛子手,他曾多次表示,是老师成就了他的一生。其实,学生的爱好往往是他好学的切入点,也是转变他的切入点。学困生、调皮生尤其如此。发现、运用好这一点,引导、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本事。我们只有对学生做到倾力、倾情、倾心,就一定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三,教师还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等,并在教学中能熟练运用这些已被实际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原则。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这比较困难,特别在班额大的班级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树立这种思想和意识是很重要的,起码在一些小班中可以开展。总之,作一名一心一意教书育人的老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给谁,每一课都要充分准备好,不能一刀切、一锅煮。李克强总理说:"教师在知识上是导师,在生活上是父母"。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啊!

  第三,教育评估工作要涉及全面,真正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估各校工作中,招生部门在总结招生工作中重点就是毕业率、优秀率和升学率,表彰奖励的也是这几方面比较好的学校和个人。学校和媒体一味炒作,非常片面,形成了学校争高分学生,学生争名校的热烈场面。这种做法虽然有很多的苦衷和无奈,但是它和评估的不全面性是有关联的。试想一下,让辍学生上学啦、帮学困生转变了、让重读生升级了,这是多好的事啊。这些事例是不是也应当宣传鼓励、表彰奖励呀。当然,其难度有四,一是难统计,二是报道难,三是发酵慢,四是不耀眼。可是,这样做了,就给前边的热烈场面加一些"沙子",择校热度不也下来了吗?

  第四,家长应当理智的帮助孩子择校,实事求是,不可"高攀"、拔苗助长。过去,为进名校,成绩好的学生,家长为了保险;成绩一般的学生,家长硬要进;成绩差的家长花钱进,到处托人找关系,真是煞费心机。为了避嫌、少惹麻烦,我也曾退避三舍,对来谈择校的人一律不见。其实,成绩不高、潜力不大的学生,上名校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上了,又跟不上,老师不重视、同学不热情、自己无信心,反而会造成性格或心理问题。20多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女儿学习还可以,高二年级硬转入重点,因为环境生疏、教法不同,加上交通不便,时间紧张,不大适应,心理压力大,孩子一蹶不振。高考未果。和她等同的孩子大都升学了。同事后悔莫及,为时已晚。所以,择校要慎重,择学有风险,一定要量力而行。另一个朋友,他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学习感到吃力,于是,我们和孩子商量,转到普通学校,很快,成绩赶了上来,还有时间参加各类活动,外向型性格得以彰显,经常受到表扬,自信满满,顺利的完成了学业。这样的择校不是也很好吗。有时,择学不如择班,不如择师,择校也是有学问的。如果择校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负担和压力,就必须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另谋出路。

  第五,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对于高考、招生、重点、名校在宣传上,调子不可太高;对于普通学校的亮点、闪光点的宣传也要给力。特别是对这些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思想、帮助学困生摘帽方面做出成绩的更要突出宣传报道。现在,重点学校的宣传、名校校长的专访,考试状元的采访、升学率高的学校的介绍一浪又一浪、随处可见,当然这是必要的。然而连篇累牍,频率太高就难免有过分之嫌。两者对比,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宣传报道工作差别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择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不扭转,解决择校问题就很艰难!

  2013年9月18日

 

  • 上一篇: 【老根】老根书法作品欣赏
  • 下一篇: 没有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