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马玉平】荷香芬芳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5-7-27 9:33:40  点击数:130
【字体: 字体颜色

荷香芬芳
马玉平

清荷玉立水中央,  
粉黛轻施韵自扬。  
墨客丹青争绘就,  
留得雅趣共芬芳。  
 
2025年7月26日西安

荷香芬芳》赏析:

  马玉平先生的《荷香芬芳》以荷花为意象,展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意趣的交融。以下从意象、意境、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意象的清新与传神 

  ​​“清荷玉立水中央”​​。“清荷”点明主体,突出荷花的高洁;“玉立”以玉喻荷,既显其挺拔之姿,又暗含温润质感。“水中央”不仅交代生长环境,更赋予画面空间感,使荷花仿佛立于澄澈水面,突出其孤高之美。​​“粉黛轻施韵自扬”​​ “粉黛”以女子妆容喻花瓣颜色,赋予荷花柔美气质;“轻施”暗示自然天成,非刻意雕琢。 “韵自扬”强调荷花的韵味自然流露,不假外求,体现“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追求。​​“墨客丹青争绘就”​​由物及人,转入人文视角,说明荷花自古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成为绘画与诗歌的经典题材。“争绘就”暗含竞争之意,侧面烘托荷花之美足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留得雅趣共芬芳”​​ “雅趣”总结全诗,点明荷花不仅赏心悦目,更能引发高雅的情趣。“共芬芳”双关,既指荷花的香气持久,也喻指艺术与自然之美共同留存于世间。

  二、意境的营造:清雅与永恒

  全诗以“清”为基调,构建出超然物外的意境:​视觉清雅​:白荷、粉瓣、碧水,色彩淡雅,画面纯净。​嗅觉清幽​:“芬芳”虽未直接描写香气,但通过“留得”二字,让人联想荷香萦绕不去。​人文清趣​:文人争相描绘,赋予荷花超越自然的文化意义,使其成为永恒的美学符号。这种意境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相呼应,但马玉平先生的笔触更显轻盈灵动,带有当代审美中的“治愈感”。

  三、文化内涵:荷花意象的古今对话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吉祥与和谐,马玉平此诗既继承了这一传统,又融入了个人感悟:​​“墨客丹青”的传承​从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禅意,到八大山人笔下孤傲的荷花,再到当代画家的水墨创作,荷花始终是文人精神的载体。诗中“争绘就”暗含对艺术创新的肯定,说明传统题材在当代仍能激发新的表达。​​“共芬芳”的现代诠释古人赏荷多求独善其身,而此诗末句“共芬芳”更强调美之共享,暗合当代社会对“公共美学”的追求——艺术不仅是私人体验,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结。 

  一首“可画可诵”的当代古诗​ 此诗语言明快,意象鲜明,既有传统绝句的凝练,又融入了现代人对自然与艺术的轻松感悟。若配以水墨小品,或置于西安古城的水畔,定能成为“诗画合一”的当代佳作。金石秀水赏析

 

  • 上一篇: 【马玉平】日益丰硕及赏析
  • 下一篇: 【马玉平】相遇最美及赏析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