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铭记您的功绩 一一致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前辈的信 李荣国
尊敬的赛珍珠先辈:
您好!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近期潜心接连拜读了您的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以及《大地》《儿子们》《分家》长篇小说三部曲等作品。诺贝尔奖委员会对您“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自传性杰作”的评价,此刻读来更觉精准贴切;而您字里行间的温度深度与高度,也让我真切体会到“高山仰止”的敬意,更从心底生发出对您这位正直善良、胸怀博爱的大文豪的无限崇敬。

今日,我怀着滚烫的敬仰与感恩之心跨越时空致信,既是为您以文字搭建起的中外沟通桥梁,更为您在抗战烽火席卷中国的艰难岁月里,以行动诠释的大爱担当——您凭借自身影响力奔走呼吁,筹集善款与物资,为绝境中的中国抗战注入“雪中炭火”。在此,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谢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山河破碎、民生凋敝,抗日战争的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八方支援的微光。您自幼在中国成长,始终以真诚目光凝望这片土地:用笔墨让世界看见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坚守的韧性,正如美国学者汤姆森所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有了赛珍珠,一代代美国人才带着同情、热爱和尊敬的目光看待中国人”;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您更在抗战最艰难时积极发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抗战真相,为中国争取理解与支持。据记载,五六年间,您带头并发动的抗战捐款捐物累计达400多万美元——在那个美元购买力远超今日、中国物资极度紧缺的年代,这笔援助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前线将士急需的武器弹药,是后方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药品,更是无数家庭在战火中喘息的希望。
您的捐助毫无附加条件,只因对中国人民的共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对正义和平的坚守。这份跨越太平洋的赤忱善举,如同黑暗中的光,让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知道:我们从未孤军奋战。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您便写下尖锐文章抨击日本军国主义;1942年抗战最激烈时,您冒险来华搜集素材,回国后积极宣传中国军民的英勇事迹;您在纽约召开记者会推介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王莹,亲自主持中国抗战歌曲与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更借“东西方文化协会”之力,将美国九位州长及名人支持中国抗战的请愿信送达重庆……您用笔与行动证明:正义无国界,共情能跨越山海。这份超越时代的博爱,至今仍温暖着每一个铭记历史、热爱和平的人。
文以载道。您在《我的中国世界》结尾写下的话语,如今读来依旧振聋发聩:“我很清楚什么是人类的需求,也很清楚我们有能力帮助人类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正逐步放弃致命的种族偏见、信仰偏见、国籍偏见……只要我们生而为人,就要去爱,而不是去恨我们的同类……我们不需要一个帝国,因为我们不想去统治他邦,我们的良知不允许我们那样做。”这般真知灼见,值得世人永远醒悟与反思。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您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类之桥”,而在我心中,若联合国当年为您授予“世界和平奖章”,亦是实至名归。
令人惋惜的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启中美关系破冰之旅时,您虽看到重返中国的希望,却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份遗憾深深打击了您,次年3月6日,年迈的您便带着牵挂离开了人世。但世人永远记得:您是穿着中国旗袍仙逝的,临终前还再三叮嘱子女,将您手书的中国篆体“赛珍珠”三字刻于墓碑——这份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与认同,动人心魄。
先辈,我想告诉您:不久前,我怀着崇敬之心乘高铁前往您生活、学习、成长的镇江,参观了您的故居与纪念馆。馆内陈设丰富而典雅,既有您用过的文具、书籍等,也有还原当年生活场景的老物件,动态影像与文图资料交织,让您与中国、与镇江的不解之缘鲜活延续。离开时,我特意买了蓝白相间的小玫瑰花篮,先摆放在“赛珍珠文化广场”的您的铜像前,虔诚鞠躬;后听一位白发大妈建议,将花篮送往纪念馆妥善安放。途中,我在您当年与伙伴捉迷藏的土坡上,意外发现一朵耀眼的白色小菊——微风中它摇曳生姿,我不禁想:巧啦,这莫非是专为您绽放的?!于是,我小心折下,插在花篮中央,愿这缕淡雅花香,为您带去一份温馨。
先辈,最后向您补充说一下,本来我计划好赶在9月6日中元节之前,在上海虹桥车站乘高铁到宿州(原宿县),去您的故居和纪念馆去参观的,并特意把上海百年老店“杏花楼”的蝴蝶酥、陕北洛川的富士苹果、新疆和田的大枣都准备好了,而后到当地买些菊花,赶在中元节当天向您供奉敬献,以表达对您的深情缅怀和追思。不巧的是,我不小心把脚崴了,行动不便,只好暂时放弃去宿州的行程。
夜深人静,言归正传。但愿在中元节的特殊日子里,您能收到这封信。冥冥之中能让在九泉之下的您,感应到一丝丝安息的快慰,那我也心满意足啦。
再次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守护和平、传递温暖,您的名字与您为中国抗战所做的一切,必将永远镌刻在世界大同、命运与共、珍爱和平、友谊共赢的丰碑之上。
暂且搁笔,余言再叙。
一位铭记您恩情的中国晚辈:赤子荣国
2025年9月2日午夜于上海民生路匆草9月6日中元节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