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作者三 >> 生活的歌 >> 正文
 
【诗词课程26】首期第一阶段教学总结及格律诗词用典问题
 更新时间:2017-2-2 10:17:35  点击数:951
【字体: 字体颜色

曲度编著:近体格律诗词用典问题

第一部分:首期第一阶段教学总结

首先回顾一下,我们在前面的近体重格律诗词20多个课程之中,已经讲授过下列主要内容(归类)标题:

1.唐五(七)言绝律四个基本句式 :
4式+4式

2.如何写一首唐绝律? 
4点

3.唐五(七)言基本四句式如何组合五言绝句? 
4式+4式

4.唐五(七)言绝句基本八式之对粘规则 
8式+8式

5.唐五(七)言绝律基本四个基本句式如何用中?
4式+4式

6.唐五(七)律诗对仗问题

7.唐五(七)绝律句子意群问题

8.唐五(七)绝律用韵五忌十避问题

9.唐五(七)绝律之整首谋篇(起承转合四步曲)

10.如何将一首诗归类并将其分析之?

11.按近体诗规则如何写好一幅对联

今天,开讲下面一课:

12.唐五(七)绝律用典问题

这是我们"龙风黄埔诗校"首期中级班学员第一阶段(唐诗部分教学)最后一课教学内容。

从第二阶段起,我们开始进入宋词元曲部分教学。

龙风黄埔诗校
首期教官
曲度 IN PARIS 
2017.2.1
-------------------------------------------

(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网络,本文作者对统篇小标题做了重新编排,对部份内容做了增减)。

第二部分:格律诗词用典问题

一.概述

如果在一首古典格律诗词中,作者引用一个或一些:历史上发生过的有关人物或事物,或有出处的好句词语,以便表达欲创作时的某种情感或希望,从而达到增加诗中所用词句(形象含蓄,精练,雅致)作用时,或达到增强所表达意境内涵(广度与深度)作用时,我们可将其称谓“用典"。

我们可将用典看成是一种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其可避免平铺直述之淡然无味,还能让读者在读诗句时留下无限的联想与回味。
因此,如果用典用得好(合适巧妙),则可使一首古典诗词内容丰富,简练含蓄,庄重典雅; 从而使诗意表达更加生 形象生动,诗句凝练(语精而意远,婉转且含蓄),从而进—步提高该首新诗之表现感染力。

下面分四个小标题陈述:
1.用典形式
2.用典手法;
3.用典功用:
4.用典须知。
-------------------------------------------

二.用典形式
从形式来看,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1.引用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韩信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以便东山再起。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英勇,博得女词人的深深敬意和扼腕!
这就是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李清照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2.化用
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
例如,“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代的孙洙亦在《何满子·秋怨》里用过:“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欧阳修《减字花木兰》中“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此外,太白更为著名的《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仍化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三.用典作用
1.以诗明志
例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其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借古喻今
例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其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联想创新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4.精练诗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

四.用典方法
如果将用典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之后,用典的手法还可以分为若干类。
这里只提最常见的重要四类,即明用、暗用、化用、正用、反用四种手法。
--------------------------------------------

五.用典须知

但必须指出典故不能滥用,要用得适当。一般说有以下两种滥用的情况:
1.用典过多
可以用作者自己的话而一定要用典故,以致这些典故不起积极作用,反而使诗意晦涩。
读者只看到这些典故在对仗和色彩上的工整和美观,而不能通过这些典故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一些诗人因为古书读得多,材料记得熟,下笔时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因此容易产生滥用典故的毛病,一些名家也往往难免。
例如李商隐的诗,毛主席和鲁迅先生都很喜欢。鲁迅先生说“玉豁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但也同时指出他“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锦瑟》一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间两联全用典故,这些典故本身并不难理解,但是通过这些典故所表达的事实和思想感情是什么,古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恋爱诗,有人说是咏物,有人说是悼亡等等。
2.用典生僻
使读者不懂或误解。古代有些诗人,对历史典故的知识面广。在他写诗词的时候有时只考虑格律的需要和文字的华美,却忽略了读者的接受能力。
例如苏轼的诗词用典较多,其中有的是比较生僻的,如: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其中“玉楼”和“银海”对仗工整,字面美观。但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注解,不翻词书,即使知识面较广,对古典文学有一定修养的人,也不一定能理解。原来“玉楼”是肩项骨,“银海”是眼睛,出于道家的书和医书,一般人是不会翻阅这些书的。这样的用典未免和读者为难。
-------------------------------------------
主要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相关用典条目
特此致谢!

D.QU. IN. PARIS 
2014.6.30

【诗词课程27】无情对
  • 上一篇: 【李生辉】茶叙(14首)
  • 下一篇: 【诗词课程27】无情对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