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母亲
作者:鲁文
非常有缘,在初秋的黄金时节,能跟随着kaka自驾游旅行团 ,来到了依傍于沂蒙72崮之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崮风景区西部的熊耳山游览,这是一处山东省独有的自然奇观。风景秀丽,地址结构复杂,其中双龙大裂谷是地震震开的两条山峰裂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峡谷深处的自然景观非常的奇特壮观,现如今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看到一块块硕大的石头,我对大自然的造物主,有一种强烈的敬畏感!可以想象出当年大地震地蹦山裂的惨烈场面,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可想而知的。游览完这个亚洲最大的裂谷风景区,我为人类生命力的顽强而感叹不已。
(一)
然而这一路最让人难忘的是,风景如画的山谷里,有一位卖山货的老奶奶,特别引人注目,我们好奇的问她多大年纪了?她笑容满面地给大家说:我今年八十五啦!
老奶奶用枣庄当地的口音向路人叫卖着,看到头发花白稀疏的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生活奔波劳碌,我们所有的人心里都不是滋味,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也没有一个人讨价还价的,大家争先恐后的购买老人家的山货。不一会儿的功夫,老奶奶的山货全部卖光了。我们大伙儿一边挥手给老奶奶告别,一边往山下的出口处走着。带队的队长太阳树,带着十分伤感的语气说: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叫卖,从心里感觉不好受,好可怜的老人,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多买一些老人家的山货。
老人家虽然是八十五岁的高龄,但口齿清晰,皮肤白皙,虽然是到了古稀之年,但从老奶奶鹅蛋型的脸庞上依然能找寻到年轻时的美丽。额头上并没有过多的皱纹,两眼炯炯有神,身体很硬朗。让大家惊奇的是老奶奶脸上没有半点伤感的表情,乐乐陶陶的样子,和这山里清馨的空气一样,让人爽心悦目。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满载而归。为什么这么大岁数,还在为生计劳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出了山谷。出了公园大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大家感觉有些饥饿, 于是我们就在公园门口的小饭店就餐。饭店的老板娘看到我们大家手中的山货问道:“是不是买的那个老奶奶的啊?”我们说:是。我再也忍不住好奇的心,问老板娘:“这个老奶奶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跑到这偏远的裂谷公园卖山货啊?她没有儿女吗?”老板娘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我们大家跟前,给我们讲述了老奶奶凄惨的故事。
这个老奶奶的老伴姓张,家就住在这熊耳山下,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年轻的时候,张奶奶也是这裂谷山下一朵艳丽的山里红。自古红颜多薄命 ,张奶奶也没有逃脱这自古以来的命中厄运。在她三十八岁的时候,老伴在地里干农活,突然倒下,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时期,社员们慌慌张张,用地排车把张爷爷送到山亭人民公社医院医治,当时农村医院,医疗条件太差,也没有查出什么原因?后来又辗转省城大医院看病,那时刻家家生活都不富裕,生产队挣得的那点工分还不够吃的呢?哪有钱看病呢?张奶奶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猪给卖了!东家借十块西家借五块,好不容易东凑西拼到两百多块钱。和亲戚们一块用破门板当担架抬着张大爷,翻山越岭徒步到滕县坐火车到省城给张大爷求医治病。到了省城大医院一检查,医生拿着诊断结果,认真地给张奶奶解说:她丈夫的这种病是血液病,能治愈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会长期瘫痪,最后肌肉收缩 ,严重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能活过五年就不错了,必须长期住院治疗!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张奶奶感觉天塌下来似的,跪在医生的面前嚎啕大哭,央求医生救救她丈夫。医生也非常同情张奶奶的处境,但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是无法治愈张大爷这种血液病的。想到一贫如洗的家里,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照顾,年迈的公婆需要尽孝,张奶奶伤心欲绝,以泪洗面,她一个妇道人家,上哪弄钱给张大爷治病啊?
张大爷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拒绝治疗,要求陪同来省城的乡亲们把他抬回去,不治了。俗话说:没嘛?别没钱!有嘛?别有病!张奶奶家这两条全占了。那年月,偏远山区老百姓的日子太苦了,有时候连肚子都吃不饱,哪还有钱治病啊?真是应了那句:穷人的命不值钱!无奈之下,张奶奶只拿了一点药,就和乡亲们一块把张大爷抬回了熊耳山。到家的时候,懂事的女儿已经把破旧的屋子收拾的利利索索,熬了一锅玉米糊糊,切了一盘自己家里腌制的咸菜,算是招待帮忙的乡亲们了。安顿好张大爷, 乡亲们连口水都没有喝,默默无声的各自回家去了。张奶奶伺候着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张爷爷吃完饭,不顾一身的疲惫,饿着肚子,带着年仅十五岁的女儿去生产队下地劳动挣工分,那时候一个工分才五分钱。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七口人吃饭穿衣的重担都落在了一个弱女子身上。
那年张奶奶的大儿子才上五年级,看到家中这种状况,主动给老师提出来:退学回家种地挣工分,帮妈妈分担生活的压力。
张奶奶一听大儿子要退学,气的把儿子打了一顿,说什么不让退学。孩子考上了初中,离家住校,一个月要五块钱的生活费。这对于张奶奶来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为了让儿子把书念下去,张奶奶除了白天在生产队和男劳力一样出苦力挣工分外,还要趁生产队里集体休息时间,马不停蹄的跑回家给张爷爷翻翻身子,洗洗衣服,给家里的牲畜喂点食物,保证张爷爷每一天都要喝上一碗鸡蛋汤,在那艰苦的日子里,能吃上一个鸡蛋,已经非常奢侈了。张奶奶的勤劳持家,让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并没有感到日子非常的黑暗无望,全家人生活的安享幸福,人们常说母亲是一个家庭幸福快乐的源泉,此话真理。
为了不让病中的张爷爷缺少营养,张奶奶在自家的院落里养了三十多只鸡,每一天的鸡蛋都攒起来,留给张爷爷和孩子们吃,自己从未舍得吃过鸡蛋。偶然逢年过节杀只鸡,把最好的先盛给张爷爷,然后是孩子们吃,剩下的菜汤用开水冲一下泡个煎饼吃,张奶奶就算过年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张奶奶还要点着油灯熬夜,做针线活,缝制各种图案花色的鞋垫,收拾自己晒干的一些山货,等到公社集市开集的时候,一块儿拿到集市上去卖,挣点钱给大儿子读书用,日子过得非常的艰难而又辛苦,但张奶奶从没有在家人面前有任何抱怨,在生产队里干活,社员们也没有看到张奶奶唉声叹气过,人们心目中的张奶奶就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干活、成天乐呵呵的农家妇女。也算苍天有眼,张奶奶的大儿子后来到公社中心小学当了一名民办老师,乡亲们都说张奶奶的日子快熬到头了!
光阴似箭,就这样一晃张爷爷瘫痪在床二十多年,按医生的诊断,张爷爷存活时间只有五年。张奶奶用她那高情厚爱,精心照顾着瘫痪的张爷爷,竟然在那艰苦岁月里活了二十年,连医生都惊叹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女人在面临生活劫难的时候,表现出的不屈和坚强,是能感天动地的!这漫长的二十年,张奶奶付出了多少艰辛,流了多少泪,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在张爷爷去世的时候,乡亲们看到张爷爷用过的被褥干干净净,身上到死没有长一点褥疮,大家从心底里敬重这个吃苦耐劳、善良宽厚、忠贞不渝的好女人。一时间张奶奶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
(二)
都说好人有好报,可是现实生活中,好人往往遭受的磨难却很多。在大儿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大儿媳妇领着六岁的孙女,惊慌失措的从外面跑回家,哭喊着给张奶奶说:“娘,你大儿子倒栽在地上站不起来了,现在已经在滕县人民医院住院,我回来拿钱,孩子交给你帮忙给带着吧?”听到儿子又倒下了,好像有人从后面当头给了张奶奶一棒,她晕乎乎的,半天都没有回过神,只是哽咽的哭喊着:“我的可怜的儿啊!我的命咋这样苦啊?”儿媳妇边哭边收拾住院用的日用品,可怜那六岁的小孙女似懂非懂的低着头依在奶奶身上,用小手给奶奶擦拭眼泪。滕县人民医院还是要求转院治疗,学校专门派车拉着大儿子去省城大医院看病,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和张大爷的病情一模一样,因为是血液病,这种病不仅仅是遗传,而且是传男不传女。虽然大儿子患病的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都逐步好起来,但是像张大爷和儿子这种遗传性的血液病 ,到现在医学界还没有能力治愈。
就这样张奶奶的大儿子治疗住院一年多,虽然病情有所缓解,但是大儿子还是永远站不起来了!再加之后期的理疗费用相当的高,工薪阶层的大儿子夫妻俩,根本无能力支付高额的医药费,只能选择在家静养。在大儿子瘫痪的第二年,儿媳妇也许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的原因,成天哭哭啼啼的,对张奶奶的儿子态度也随之冷淡下来。张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起自己三十多岁就开始伺候瘫痪的丈夫二十多年,还要孝敬公婆 ,照顾孩子。自己糟了多少罪 ,吃了多少苦? 流了多少泪,只有她自己知道,儿媳妇这样年轻,以后的日子还很长,这样对人家也不公平。深明大义的张奶奶开始做大儿子的工作,动员大儿子主动提出和儿媳妇离婚。
大儿子毕竟是受过教育的,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他从小亲眼目睹妈妈是怎样从风华正茂的年龄伺候瘫痪在床的父亲二十多年,妈妈的苦和累,当儿子的能不知道吗?他不能、也不想拖累妻子一辈子。
大儿子在平静中和媳妇离了婚,学校领导看到张奶奶已经六十多岁的年龄了,想把大儿子托付给镇上的养老院帮忙照顾起居饮食。可是倔强的张奶奶死活不同意,她给学校领导说:“我的身子骨很好,他是我的儿子,我是当娘的,我不伺候谁伺候?”
这个苍凉的世界里,有时候有些人的命运,无论你怎么小心翼翼,总是苦难要落到她的身上,命运比那黄连还要苦。张奶奶的小儿子谈的一个女朋友三年多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当女方的家长听说张奶奶家有遗传病,拼了命的让女儿离开张奶奶的小儿子 ,姑娘最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离开了张奶奶的小儿子。让人痛心的是,小儿子由于失恋,加之家里的重活累活都落在他肩上,压力过大,在一场重感冒之后也瘫痪在床。张奶奶面对这接二连三的厄运,跑到熊耳山下嚎啕大哭,仰面朝天,哭喊着问苍天:“我前世做了什么孽?今世让我受这样的磨难?”
任凭你哭天抢地,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要服侍两个瘫痪在床的儿子,以后的日子是何等的艰难,张奶奶自然心里最明白,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压垮坚强不屈的张奶奶,她暗暗告诫自己:为了两个儿子,再苦再难的日子还要撑下去!
老天爷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天无绝人之路。镇上政府给张奶奶家办了低保户,还安排医生定期到张奶奶家中给病中的两个儿子检查身体。最令张奶奶感到宽慰是外孙女长大了,特别孝敬张奶奶,主动来到熊耳山下的镇养老院当了一名服务员,镇政府为了帮助张奶奶,安排张奶奶的外甥女,主要负责帮助外婆伺候两个瘫痪舅舅的起居饮食。
特别是2002年以后,熊耳山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当地政府开发了旅游业,张奶奶在政府的照顾下,和外孙女在风景区摆摊卖自己特制的土特产,有了资金收入,张奶奶一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改善了许多,村里人看到张奶奶成天辛苦的、伺候两个瘫痪的儿子,在外面还风风火火、乐不此彼的做生意,心疼地问张奶奶:“你老人家糟了这么多磨难,吃了那么多的苦,还成天笑呵呵的过日子?你不感觉累吗?”张奶奶是这样回答村里人那些好心人的:“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我为什么不笑着过日子,俺两个儿子还指望着老娘呢!俺可不能倒下!”
写到这里,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的爱。正如著名艺术家、伟大的母亲秦怡,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患上精神病的儿子,用无微不至的爱融化着生活的不幸。当有记者采访秦怡询问她服侍儿子这么多年,不感觉苦和累吗?秦怡淡淡地对记者说:“每一位母亲都会这样,应该的!” 是啊,母爱是最伟大无私的,是只有奉献没有回报的,当孩子有灾难来临的时候,只有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怀,正如张奶奶那些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因为我是当娘的,孩子多大都是娘的心头肉 ,孩子病了,谁都可以不管,但我这个当娘必须管到底,只要我活着,还能动,就要伺候好我那病中的孩子,因为他们叫我娘”
多么坚强,善良,宽厚,伟大,乐观的好妈妈,向您致敬!坚强的张奶奶,祝福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寿比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