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周阳生】五律-赞西安王刚杏坛论诗
 更新时间:2018-9-19 21:36:34  点击数:2943
【字体: 字体颜色

  五律-赞西安王刚杏坛论诗 

  江苏 周阳生

  [题记]近月来,诗友王刚醉心于谈诗论道,并在自己创办的"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开班交流,深受诗友追捧,他以诗会友,诗友如林。9月15日晚,我俩通过微信电话聊诗,我赞他前十一讲选诗经典,并随口又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赏析,谁知他说,他的第十二讲就是赏析此五绝。我深感灵犀之玄。王刚先生为赏析交流,常常挑灯夜读,逐句逐韵而诠释。我俩虽远隔千里,但机缘而遇而,终成莫逆。今日上午我俩闲聊续缘,仿佛冥冥之中,前世有缘,牵强有三,一是他昵称为"星汉灿烂",我名"阳生",同属天宇之客;二是他网站名"金石秀水",我于好友乔木先生热衷于研究史前红山玉石文化,此乃"金石"也;三是我族堂号为"爱莲堂",起名于族祖周敦颐之《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又仿佛是"秀水"而濯,又恰似王刚其人的品性……。为铭友缘,特以诗赞王刚杏坛论诗。

五律-赞西安王刚杏坛论诗 

金石鸣天籁, 
埃尘秀水涓。 
文心今韵袅, 
艺魄古辞诠。 
网上授新学, 
诲人常少眠。 
山前秋日尽, 
溪畔月婵娟。 
杏苑灵犀运, 
莲池濯梵泉。 

  [附王刚诗词第十二讲节选]

  上一讲标题为平仄。介绍了基于汉语拼音中的平声和仄声以及平仄在诗词的用法。今日之讲标题为“近体诗格律之五言绝句”。 

A: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A:仄起不入韵 
 绝句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所谓仄起:是指第一句第二个字是仄声。每两个字是一个节奏(或述两个音节是一个单位),以第二个音节为重点。五言绝句以第一句不入韵较为常见。第二、第四句要押韵。仔细观察: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对的,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对仄;第三句与第四句亦如是:仄仄仄对平平平,平平对仄仄。再看第三句与第二句,必须“粘”,即第二句(双数句)平起,第三句(单数据)也要平起;如果第二句(双数句)仄起,那么第三句(单数句)也要仄起。粘的作用就是一种变化,即平仄排列的变化。另五言绝句中第三句尾字应为“仄声”。再看第四句,根据平仄相对的规则,第四与第二句相韵的,就很好的理解了。根据以上诗谱,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的原则,就可试着用汉字往格式里添了。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第二、第四句的韵脚一定要用平水韵(可百度下载平水韵表)同一韵部。

  这里须特别指出的“欲”字不合平仄。至此

       
诗苑:王刚  
2018年9月15日西安

  • 上一篇: 【周阳生】七言乌龙诗史海探秘连载1-50(一部)
  • 下一篇: 【周阳生】七律-《青莲摇曳一池秋》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