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周阳生】爱莲先生诗词文二十四篇
 更新时间:2022-5-29 16:59:57  点击数:1007
【字体: 字体颜色


1《思佳客.美丽月见草》
周阳生

美丽月见草生香。
耐寒耐瘠溢芬芳。
萼枝蒴果姿无屈,
引蝶招蜂形意狂。

晚樱处,
忆家乡。
待霄亭畔舞霓裳。
沐汤美女回眸笑,
惹得情郎梦一场。

注:1,月见草,为桃金娘目柳叶菜科月见草属的一个植物种。适应性强,耐寒耐瘠。
花语是:默默的爱、沐浴后的美人;别名是:晚樱草、待霄草、夜来香等
有种说法, 当女性以"月见草"相赠于男性时, 就代表"默默的爱";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月见草代表不屈的心、自由的心;还有人说月见草的花语是"沐浴后的美人"。
2,本词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2《五律.夏日赏莲》
周阳生


平湖赏翠莲,
水上月婵娟。
叶色千丝缕,
花光万点涎。
红颜人盼望,
绿鬓拂云烟。
一夜蛙声扰,
舟中客少眠。

3《七律.梦莲感怀》
周阳生


一渚花香熏袖襟,
舟游柳浦醉弹琴。
浮生似水曾何济?
往事如烟安可寻?
月下莲池开梦境,
波间贝叶见天心。
清欢觅景蓬莱去,
乐处吟诗度寸阴。

4《七律.梦莲感怀》
周阳生


一渚花香熏袖襟,
舟游柳浦醉弹琴。
浮生似水曾何济?
往事如烟安可寻?
月下莲池开梦境,
波间贝叶见天心。
清欢觅景蓬莱去,
乐处吟诗度寸阴。

5《五律.香樟树下幽怀》
周阳生


独走咸城路,
香樟树影浓。
黄莺惊丽曲,
紫燕俨花容。
布谷留遗事,
乌犍觅旧踪。
瑶人篱下醉,
一笑喜相逢。

注:1,咸城,盐城别称。
2,乌犍,指耕牛。
3,俨,《尔雅.释诂》解读为"敬"。
4,香樟树,又称瑶人柴。

6《醉梅花.护士节》
周阳生


大白逆行战疫情。
慈怀有意济苍生。
心无反顾彰仁义,
不让须眉弘道明。

燕帽俏,
不争名。
方舱巾帼铁肩擎。
九天仙女风驰处,
一路狂歌日月惊。

注:本词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7《五律.忘忧草》
周阳生


黄花轩本色。
紫蝶隐枝幽。
昨忆从儿好,
今逢解我忧。
千村春草绿,
四野水云悠。
夜念慈娘处,
游郎月下愁。

忘忧草又叫黄花菜、萱草等,花语是:永远爱母亲、伟大的母爱、慈母。
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苏东坡:"萱草虽微花,孤身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指母亲的爱心。中国古代椿代表父亲、萱代表母亲,因此也有椿萱并茂之说。
方伟《萱草吟》:"六角初开映筚门,深秋时节似春温。浪游万里家何在,每对萱花忆母恩。"游子浪迹天涯,家山万里,乡愁无尽。面对眼前的萱草花,不禁想起深秋季节,家中萱草花初开的情景,更加怀念慈母的高厚恩情。在康乃馨为母爱的象征花之前,中国早已把萱草花当作了母爱之花
《诗经.卫风.伯兮》: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谖是忘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到哪里弄一支萱草,种在北堂前,好让人忘却忧愁呢?《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亲。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能减轻对游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8《五律.萱草花》
周阳生


黄花轩本色。
紫蝶隐枝幽。
昨忆从儿好,
今逢解我忧。
千村春草绿,
四野水云悠。
夜念慈娘处,
游郎月下愁。

萱草花又叫忘忧草、黄花菜等,花语是:永远爱母亲、伟大的母爱、慈母,代,又被称为母亲花。
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苏东坡:"萱草虽微花,孤身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指母亲的爱心。中国古代椿代表父亲、萱代表母亲,因此也有椿萱并茂之说。
方伟《萱草吟》:"六角初开映筚门,深秋时节似春温。浪游万里家何在,每对萱花忆母恩。"游子浪迹天涯,家山万里,乡愁无尽。面对眼前的萱草花,不禁想起深秋季节,家中萱草花初开的情景,更加怀念慈母的高厚恩情。在康乃馨为母爱的象征花之前,中国早已把萱草花当作了母爱之花
《诗经.卫风.伯兮》: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谖是忘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到哪里弄一支萱草,种在北堂前,好让人忘却忧愁呢?《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亲。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能减轻对游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说到黄花菜,坊间有句俗语:"黄花菜都凉了。"其实这个黄花菜本不是人们所吃的黄花菜。"黄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多是指菊花。比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王安石的"昨夜西风过院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词最后一句,是指过了重阳再去赏菊,就没那么好看了,连蝴蝶也为此发愁,这里就有"晚了"的意思在里面,而经过民间百姓的口头流传,"黄花蝶"和"黄花碟"音同,很多人误认为就是碟盘中的黄花菜,所以就有了“黄花菜都凉了”这一说法。加之中国有些地区在摆宴席的时候,习惯于最后一道菜上黄花菜,而如果黄花菜都凉了你再过来,那就太晚了。出于礼貌不好直接指责别人迟到,只好用"黄花菜都凉了″来调侃迟到的人。

9《南乡子.城市保洁工》
周阳生


昨天中午十二点多,乡邑才子夏健才先生电话里对我说:"又发现了一个好素材,想与我商量。″我随即去了他在正大茶城的工作室,见他正在整理刚刚抓拍的保洁工照片。见我来了,便淘淘不绝地讲述了他与几个保洁工闲谈的故事。他说:"保洁工一天工资只有80元,如果让领导看见地面有垃圾未扫,却要扣500元~1000元工资......。″他见保洁工还未吃中饭,就连忙掏出口袋里的40元钱,想让她们去吃个快餐,可保洁工死活不肯要......。他说着说着,竟然当着我面哽咽起来.....。
夏健才先生是位有情怀的才子,擅长写人物传记,他的《牧马人》、《苦菜花》、《卖茶叶蛋的老妪》、《我为母亲修脚》等皆是网红文章。闲叙于此,敬为平凡的城市保洁工而填词以铭。

芦帚舞沧桑。
谋度春秋梦饭香。
风起尘飞幽叶处,
苍茫。
扫出人间似画廊。

身着桔红装。
汗水流时市井芳。
老茧似花眉月朗,
无惶。
暮色年华保洁忙。

注:本词格七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10《七律.韭莲花开时》
周阳生


夏日韭莲花事稠,
招蜂引蝶恋无休。
仙姝不爱盈盈水,
骚客堪怜渺渺愁。
梦幻千林青嶂远,
虚空四野白云悠。
居家未出亦陶醉,
笑见窗前玉影幽。

注:韭莲花,属植物,宜盆栽、园植。别名 红玉帘、菖蒲莲、风雨花、风雨兰、韭兰。
韭莲的花语是随韭莲的花色而定,白色的韭莲花语代表纯洁的爱情。粉色韭莲花语代表纯真的爱意。红色韭莲的花语代表热恋情侣。

11《苏幕遮.爱莲记》
周阳生

品茶香,
琴曲谱。
明月盈舟,
蜻憩蛙声鼓。
浪蝶狂蜂晨渡雨,
花下惆然,
心妒风荷舞。

忆洪湖,
情缕缕。
梦入诗词,
魂寄莲之路。
七月诸公欢聚处,
仙子生辰,
一醉芙蓉坞。

注: 1,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仙子的生日。
2,本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12《一七令.一品情觞》
一一读品子《开放的情歌》有感
周阳生


欣读诗友品子的新诗集《开放的情歌》,为她的婉约诗情所感染,为她的激情吟哦所感动。她说:"我是一个写诗的女人,心坠落在夜梦里,浮生醉,心之所向,情牵一生......。″
    
歌。
婉约,
吟哦。
情似水,
影婆娑。
花前月下,
诗文如梭。
浮生凭一醉,
妙句惹悬河。
佳作悦人魂魄,
柔肠堪比嫦娥。
情到深处有点痛,
念念不忘感应多。

品子,原名李芳莉,1975年生于陕西省凤鸣镇岐山县。陕西某国企下岗职工,自幼喜欢文字,热衷于文学创作。诗人,网络写手,自媒体运营者,编辑,视文字为知己,述情怀以笔墨。小意芳菲不争春,柔情诗意总逢人。做过多家广播电台的情感类节目特约撰稿人。电子书网易博客《开放的情歌》曾在网络抒写8年,阅读人数及粉丝超过了260多万人次,原创爱情诗歌目前已有6000多首。影响广泛,深受好评,被誉为婉约派女诗人。
我与品子多年前相识于海峡文学社,爱,是她笔下不败的话题,诗集中虽仅收录了她350多首不同风格的情诗,她的诗"像雾像风,又像不定时的雨,缠缠绵绵 、匆匆忙忙、淅淅沥沥地落入凡尘 ,打湿了我的眼底.....″。
品子的情诗出于她的情怀,她不屑岁月孤痕,江山易老,总无碍她的无限柔肠。她将缠绵的情诗、情缘,化作了一生一世的山盟海誓。她看淡了红尘俗世,笑靥中洋溢着芳莉的花香。浓浓的情、淡淡的愁,总有缕缕妩媚、缕缕离殇。
荡气回肠处,听品子的诗弦拨动了那三千繁华,她的诗让岁月的过客感悟着寂寞沧桑。她的诗让深邃的夜空变成了月照霓裳。
情难绝,为情觞,愿品子《开放的情歌》,唱出天下有情人的心声与梦想......。

13《五律.槐恋五月》
周阳生

高槐翠阁台,
香溢晕红腮。
叶密啼乌急,
花繁乳燕来。
青林丹口笑,
水岸玉颜开。
雨霁幽莺曲,
桃溪鹭影徊。
      
14《槐恋五月》散文
周阳生


白居易诗云:"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立夏后又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
日前,我从沿河路西行,虽未闻蝉鸣,但道路两旁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簇拥在枝头,令人举首闻香,醉了心田。
槐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也没有桃花的灼灼芳华。但与梨花为伍,洁白了尘世。一树花开,素雅清怀,却也能招蜂采蜜,惹蝶恋花,自然和谐。随处可见开满白花的槐树,它们像婷婷玉立的少女,向行人们送上清幽与恬静。

唐代罗邺《槐花》诗云:“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古人的诗中透着槐花醉万家的芬芳,其浮香也勾起了我对槐花的追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家住在盐城老城区八字河边,家门口的菜田里就植有两棵槐树,每逢槐花开时,我母亲就会让我们用竹竿子去打花,用竹篮子去拾花。如逢风雨摧花,我们还会头顶脸盆去捡花。花捡回来后,母亲将槐花洗干净,用玉米糁子烙饼给我们吃。槐花在洗菜桶里浸泡着井水,一朵朵洁白的花朵,像天上悠悠的白云。烙出的槐花饼,又像十五的黄色月亮,令人口馋,令心陶醉。在那个缺乏口福的年代,能吃上玉米糁子烙的槐花饼,可真算是奢侈地品尝了一回五月的美味大餐。

槐花新雨后,相思又一篇。乡邑立夏前,总会风雨缠绵,雨中的槐花显得更加晶莹剔透,依然那么素雅淡定。风中槐花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依然那么清香醉人。所以每年我看到尽情开放的槐花时,都会沉醉在馥郁的花香之中,因为花香中有母亲烙出的饼香味道。

人们喜欢在家前屋后植槐,还有一种吉祥的寓意,槐树在民间有爱情树、招财树、慈善树之称,老槐树如同月老,能缔结人间良缘。民间还有"门前植槐,只见财来″。植槐,灾荒年代还能充饥填腹。总之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15《采桑子.朱顶红花开》
周阳生


女神智慧孤身挺,
花叶盈香。
对对红妆。
欢爱鸳鸯成一双。

百枝莲上妖娆貌,
魂寄芬芳。
蝶恋蜂狂。
倩影婷婷舞霓裳。

注:本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16《七律.包青天》
周阳生


读书犹似饮甘泉,
史记龙图故里篇。
日日官身仪后辈,
年年亲膝继先贤。
青天紫气嫖姚列,
明月清风忠孝全。
一曲包公千世唱,
廉心亮节镜高悬。

注:嫖姚,此句既可作"劲疾貌"解,又可指汉代名臣霍去病,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17《直道谋身包青天》
周阳生




秦氏家谱述周详
包公伟绩溢史坊
一片清心为治本(注1)
秀干终于成栋梁



秀干终于成栋梁
铁面无私性刚强
诤言滔滔唾帝面(注2)
精忠报国史赞扬



精忠报国史赞扬
后世舞台青天唱
三口铡刀显神威
史无记载出于坊(注3)



史无记载出于坊
断案如神出戏章
嫉恶如仇执法严
直道谋身立朝堂



直道谋身立朝堂
清廉品德溢芬芳(注4)
民间传说包青天
杲杲清心品高尚



杲杲清心品高尚
为民除害日夜忙
断案如神传说多
清官形象民颂扬

[注]1,包拯,字希仁,生于公元999年,卒于公元1062年,享年64岁,被追赠封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人称包青天。包拯有首《书端州郡斋壁》诗云: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
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
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
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堪为包拯的人格精神之写照。后世元代王恽《赞颂题名碑》诗赞包拯云:
拂拭残碑览德辉,
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鸟绕匝中庭柏,
犹畏霜威不敢栖。
诗说惊鸟都敬畏包拯的威严,绕匝而不敢栖于庭柏。
2,包拯一生,铮铮铁骨,敢于直言,一次进谏时,面对皇上而滔滔不绝,不料激动之处,唾沫飞溅到皇帝的脸上,包拯惶恐自己的失态,但宋仁宗却笑以龙袖拂之,并鼓励包拯继续进言。
3,传说中包拯的开封府中有御赐的尚方宝剑和龙、虎、狗三具铜铡,可以上管帝王不正,下管朝臣不忠。死在包拯铡刀下的有当朝国舅、东床驸马以及数不尽的贪官污吏和自己的亲侄子。但这些都是传说,是被文人夸大了的艺术形象。真实的包拯既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和神通,更没有三口铜铡的史料记载。
4,包拯一生清廉,嫉恶如仇。他的遗嘱只有一句话:"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迄今听来,仍是警世恒言,掷地有声。其清廉形象光辉照人。
包拯60岁生日时,言明家人不得收礼,但皇上却第一个遣太监送礼上门,太监怕包拯不收礼,还写了一首诗附在寿礼上,诗云:

道高德重一品卿,
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
拒之门外理不通。

太监这一军将得包拯很够呛,收礼就破坏了规矩,不收礼又会得罪皇上。但包拯思之再三,宁愿得罪皇上,也不能坏了规矩,随即写了一首拒礼诗:

铁面无私丹心忠,
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
拒礼为开廉洁风。

5,廉政攸关千秋业,吾探史海敬先贤。故虔吟七绝而颂之:

谋身直道青天孕,
千古忠臣律己严。
秀干作梁成柱栋,
史坊颂德唱威廉。

周阳生(爱莲后生) 14:53

18《七律.关公颂》
周阳生

三教苍苍武圣成,
桃园兄弟史纷呈。
英雄浩气多新语,
社稷元神得美名。
天下俗人原佛子,
古来贤达是书生。
春秋大义关公道,
万世忠魂义作声。

19《试论儒家义文化与关羽之义》
周阳生


一,儒家义文化

义,繁体为"義″,许慎的《说文解字》释为:"己之威仪也。"郑司农注《周礼·肆师》:"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是谓义为古文威仪字;谊为古文仁义字,故许各仍古训,而训仪为度。凡仪象、仪匹、引申于此。非威仪字也。古经转久。肴裸难辨。"董仲舒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人,义必由中断制也。从羊者,与美同意。宜寄切。"据许、郑、董之言可知"义"之本意,是指君子的人格。孔子认为"义"是君子的本质,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儒家倡"仁义礼智信"。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朱熹指出:"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儒家之义强调主体性和实践性,使义既内敛为行为主体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播种下道德文明的基因,又外化为主体行为的品格,把义由抽象的价值准则贯穿到日常生活和个人行为之中,拓展了伦理道德实践的空间。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身的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在儒家的道德思想中,仁和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仁是修身要达到的目标,而义则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因此,儒家往往将仁和义并提,孟子提出:仁是人的本心,而义则是人的正路。将义作为实现仁的必由之路,一切言行都要符合"义"。如果行为违背“义”,那么行为也可以不必去做,关键要看承诺和行为是不是符合"义"。孔子提出"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而取义",孔孟都将仁、义放在了超越生命的位置。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之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上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可以无愧。"他为民族安危置生命于不顾,不惜牺牲,最终取义成仁,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仅要当仁不让,而且还要见义勇为,看到适宜礼制的事情不敢去做,就不是真正的勇敢。儒家的这种观点对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儒家的义文化中,义和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利是养生所需,是人的合理需求。而义则是人们追求自我完善的正路,在义和利的权衡上,义要重于利,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人生在世,为了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有物质需求,所谓"食色,性也。"富贵、美色人人所爱,这是人的本性。但在儒家看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通过正确的手段和途径获得利;与义相悖的利是君子所不取的。孔子指出:人要"见得思义″。是说人要想到获得利益时,首先要看是不是符合"义"的本质。孔子还明确表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利益和“义”面前如何选择,也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恒律。至今,这种义利观仍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堪为"仁义"之人,也是"义利"分明之人。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上万的人被疫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其中尤以东汉灵帝(公元168一188年)时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到水深火热之中。张仲景作为心怀仁义的医者,不惜变卖家产去购买草药免费为民治疫。其大仁大义的医德为后世景仰。他在《伤寒杂病论》的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可见,也正是因为张仲景信奉孔子的"仁义"思想,在"多闻博识"中"宿尚方术″,凭一技之长在大疫中义无反顾、不遗余力地为民医疫。因为他的血液中流淌的是儒道佛三教共生的"仁义″文化,这种仁义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国家、为人民而舍小我,张仲景如是也,而今的中国人面对反反复复的疫情更是如此也。

儒家的义文化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儒家所说的"仁"和"义"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代表着社会某一阶层的思想意志,是有阶级性的。最初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时候,正是奴隶制解体、封建制诞生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代表着奴隶制的周礼已经礼坏乐崩。孔子出于对现实的思考,提出了"仁"和"义"的理念,试图从思想层面都人们进行仁义的教育。孔子对"仁"的界定非常清楚:"克己复礼为仁。"而孔子所说的“义”也是要符合周礼。秦汉以后,封建制已经不可逆转,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后世儒家对"义"的内涵进行了发展和丰富,"义"适应的礼法不再是周礼,而是要符合封建王朝的道德和法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和法制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的"义"其内涵也随之不断的丰富和变化。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已经给"义"赋予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内涵,并使其在共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义有大义与小义之分,大义是大思想、大视野、大角度,是大境界,是为国为民;小义是小思想、小意识、小境界,是为家为私。小义与大义两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家中的孝悌是是小义,生发出的大义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自古大义者皆是忠孝难两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欲安其家,先安其国。″的大义思想。正如苏东坡所言:"生、死、穷、达不移其操。″人生是自己思想的产物。对舍生取义者,其死重于泰山,对见利忘义者,其死轻于鸿毛。清代王夫之说:"死不足忧,所忧者,死而无益于世。″韩非子说:"一人奋死,可以对十。"从上述苏轼、司马迁、王夫之、韩非子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大义情怀与思想。

中国人信守的"仁义"思想,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础。"人民至上″、"士兵至上″、"民族复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思想,成为了中国人永恒不变的民族底色。中国的大义思想光芒四射,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为现今全世界所面临的冷战思维、单边主义猖獗,指明了和融共存、共同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 关羽之义

关羽(160年一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因其义薄云天,既有忠君爱国的大义,又有念旧感恩的小义,所以被称为"春秋三绝"之一的"义绝"。

关羽一生,经《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后世的美化,将其忠君爱国、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等大小之义,宣传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誉满天下。明代起尊关羽为"武圣人",其"武圣”的头衔与"文圣"孔子的地位等同。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道教尊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盖天古佛等。因此,关羽就因大义演变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受到儒、佛、道三家尊崇的神圣之人。

孟子在《孟子》一书说:"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比较客观地写出了周天子在位之时,各诸侯国纷争,又何来"义"之说的真实情况。孟子说的是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地盘而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不遗余力,不可能有为义之战,故曰:"春秋无义战。″然而《后汉书丁鸿传》中却记载:"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可谓智乎?"由此可见"春秋之义"还是存在的。《孟子》所云是诸侯国无义战。《后汉书》所曰是春秋有义事。

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来看关羽的品德是:仗义、忠诚、守信、豪爽、正直。一生追随刘备,忠心耿耿,不避艰险,辅佐刘备成就大业。凝聚在关羽身上的"忠
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
折射出儒学的春秋之义。关羽的"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少年有义。

关羽年轻时,曾立志匡扶正义,锄强扶弱,精忠报国,复兴汉室。据《关帝全
书》载:“圣帝(关羽)二十岁,告父母曰,儿已有后,足奉祖祢,今汉室将尽,宵小盈庭,谁为扶红日照人心者?遂诣郡陈时事。”《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全集》等文献皆有记载:“圣帝至旅舍,闻邻人哭甚哀,叩之乃韩守义也。遭郡豪吕熊荼毒。吕党连诛七姓,黠猾事,蔑纲纪。圣帝眦裂发竖,命守义至七所,悉斩杀之。”这便是《三国志》中所记“亡命奔涿郡”的缘由。

关羽为将后,侠义之心不减,仁德之心更盛。关羽在北伐襄樊一役中,借助天降大雨,熟知地形,遣兵调将布局得当等有利因素,水淹七军,擒获于禁等兵将三万人。关羽没有滥杀降卒,反而特加优待,将降卒解送到江陵。因人数陡涨,粮食不足,关羽“擅取湘关米”,就是这一"擅取米″,日后竟成了孙权、吕蒙企图为背信弃盟行径辩解的借口之一。

二是兄弟情义。

刘、关、张因志同道合、志趣相投,遂金兰之交、桃园结义。关羽与刘备结义为兄弟后,这份情义至死不渝。《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关羽对刘备情义的章节。书载:关公降朝廷,不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为收买关羽,花尽心思。可关公始终不为金钱、美色所动心。一天曹操又将吕布骑的赤兔马送给关羽,关公见赠,拜谢于曹,曹问关公为何未对金钱美色所动,反而为马而拜?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面。"曹操听后后悔莫及。后人有诗叹日:"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后来曹操问张辽:"吾待云长不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张辽问:"我荐兄在丞相处,不曾落后?"关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张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于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关公曰:"吾因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张辽回报后,曹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关羽对兄长的情义之举让人惊叹: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为嫂夫安全,护义而降,旧袍罩新袍,封金挂印;奉义而辞,为送嫂夫人去见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传为佳话。

三是忠君大义。

关羽的“义”,是忠君大义。一方面是早期对大汉王朝的忠义。《三国演义》中关羽出场第一句话是:"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从"投军"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关羽为国家大义而来,希望进入军队为国家贡献力量,一个"快"字与"赶"字,突显了关羽报国之心的急切。桃园三结义的口号"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也表明了关羽对国家的忠心,对黎民百姓的关心,这既是对国家和后对刘备的忠,也是对人民的义。

四是江湖侠义。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关羽出场时,就介绍自己“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关羽杀掉仗势欺人的本处势豪,凸显了关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气概。这是维护社会正义,也是一种帮助弱者的大义。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中,镇守沛县西守的关羽认为张辽有"忠义之气,不恶言相加,也不出战。"这是英雄惜英雄的侠义。第五十三回,黄忠马失前蹄,关羽不乘人之危;这是一种斗强而不凌弱的侠士义气。

五是报恩之义。

关羽恩怨分明,信誉卓著。为报曹操的礼遇之恩,他斩颜良、诛文丑,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还上演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经典情节。人困马乏的曹操本已做好了战败被擒的准备,但是程昱向曹操提议,应让关羽报答之前的恩情。关羽面对生死考验,放曹操,自己就要按军令状受军法处置,而不放曹操,则曹操对自己的深恩难已报答,自己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在恩义和生命的两难选择中,最终关羽还是舍生取义放走曹操。

六是读史明义。

史书记载,关羽熟读《左氏春秋》,该书就是"微言大义"集义而成的重要典籍。人人三国志》裴松之注本称:"羽好《左氏传》,常诵之。"《江表传》中记载吕蒙曾向鲁肃说:“斯人(羽)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春秋大义精神是关羽的道德追求,和孜孜以求的人格规范。《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傅子》称关羽“勇而有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称赞关羽是:"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毛宗岗在其修改本中也称赞道:“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三国演义》将关羽称为“义绝”,并称关羽是“古今往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有诗赞关羽: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关公的"义″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崇拜。关公的"义″是与"忠、勇、仁、智、信相融共存的。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历朝为教化民众、巩固政权而树立的一个典型和精神图腾。

孟子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非其有"的标准,就不能仅仅是抽象的人格等精神追求,还应该是社会赋予每一个人的具体职责和义务。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样,"义"是关于社会秩序的原则和规范,这种原则和规范赋予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具体职责、义务和行为规范。人们的行为符合这种规范即是"义",否则就是"不义"。
现今中国充满正能量的大义无处不在,见义勇为、义不背亲、信守道义的"中国好人″已在全国开花。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为用自己的大义在为华夏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特别是面对大疫,白衣战士和志愿者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的壮举感动了全社会。

三,后记

为了梳理文中关于关公的几个细节,特续写后记补之。
一是关羽的出生年代,史有争议,故多处史文中均注为"关羽(?~220年)。后在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发现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崇祯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莹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也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

二是关羽的"义绝",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另有孔明的"智绝"与曹操的"奸绝"。其"春秋三绝″是罗贯中为了刻画人物的形容词。

三是关于"武圣人"称号的来历。在明朝之前,历史上只有岳飞被尊为"武圣人″。后来明朝朱棣在北京建历代帝王庙,祭祀历代帝王名臣,关羽以刘备陪臣身份入祀。嘉靖年间,帝王庙内单建关帝庙,形成“庙中庙”,可见关羽的地位已经提升。明朝万历年间,又追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这是关羽"武圣人″称号最早的出处。清朝顺治年间,追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从帝君晋升到大帝,以后每一届皇帝都继续追封,到了光绪年间,关羽的封号已经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关羽和岳飞同为武圣人,为什么清朝历代皇帝不追溢岳飞,而是对关羽会不断追加封号呢?一是因为岳飞为抗金而被奸人所害。而清朝的建立是满人入主中原,清庭怕弘扬岳飞会引发汉族民众的"反清复明″情绪。
所以关羽的“忠义”品质,深得满清统治者看重,满清统治者通过大力宣扬和神话关羽,不断的给他追谥,将关羽放到“武圣”的位置,就是希望满清朝野都要向关羽学习忠君的品质,自觉地服从满清的统治,忠于满清,所以满清统治者一直苦心孤诣的拔高关羽。

四是小说、传说与正史中对关羽有褒有贬。褒者之言上文已有论述,但贬者之语
多为说关羽自大、孤傲、不会打仗、不会带兵。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说:"......然羽刚而自矜。"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
三国时期与庞统齐名的蜀汉谋臣廖立就曾直言不讳地说:"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说:"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但历朝历代对关羽的"义″却鲜见贬词。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关羽的才能缺陷与性格缺陷,无碍他成为从平凡战将化身化武圣大帝而受世代尊奉。结篇之余,吾以七律记之:

三教苍苍武圣成,
桃园兄弟史纷呈。
英雄浩气多新语,
社稷元神得美名。
天下俗人原佛子,
古来贤达是书生。
春秋大义关公道,
万世忠魂义作声。

20《水调歌头.红山玉蕴》
周阳生


华夏玉石史,
一脉八千年。
红山文化神韵,
今代在绵延。
乔木赤峰寻宝,
独去西辽河处,
鉴玉夜无眠。
唯恐菁英漏,
专注镜灯前。

盘玉龙,
赏玉凤。
问苍天。
炎黄何处?
古国锦绣舞婵娟。
君秉诚心远赴,
不畏风霜雨雪,
豪气载歌翩。
高唱珠玑曲,
一路傲云烟。

注:本词格一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21《千秋岁.爱莲有怀》
周阳生


夏池花幻。
点水蜻蜓炫。
金蝉噪,
黄莺啭。
泛舟浮水月,
情绕莲湖畔。
游子倦,
鹧鸪声里家乡恋。

叶下鸳鸯见。
恍惚婵娟现。
吟诗去,
谁人羡?
虚名心懒盼。
自乐连宵旦。
清梦断,
绿肥红瘦词嗟惋。

注:本词格一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22《阮郎归.女贞花》
一一步韵王国维《阮郎归-女贞》
周阳生 

晨读维扬雅士常逢生散文《女贞花》,悟其花语:亘古的爱情与长青的生命。又读宋代刘攽《女贞花》诗:"巴妇能专利丹穴,始皇称作女怀情。此花应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刘老夫子硬是把女贞花与秦始皇扯到了一起。刘诗中的"巴妇",是秦朝首富、丹砂女王,是秦始皇筑长城、修皇陵、炼丹砂最大的"金主"。所以秦始皇尊其为"女贞",并为其建"女怀清台"昭告天下而敬之。(唐代李泰著《括地志》云:"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
闲记于此,又撷词学大师王国维《阮郎归.女贞》词步韵而和,王国维词云:

女贞花白草迷离。
江南梅雨时。
阴阴帘幙万家垂。
穿帘双燕飞。

朱阁外,
碧窗西。
行人一舸归。
清溪转处柳阴低。
当窗人画眉。

王国维这首词,江南秀色如画境,幽静多情景交融。
吾步韵而填词:

始皇花下醉迷离。
春风怀玉时。
纷纷晴雪竹边垂。
蜂狂浪蝶飞。

秦台外,
夕阳西。
阮郎踏月归。
遥望夜影倩姿低。
溪光映秀眉

注:本词双调四十七字,上段四句四平韵,下段五句四平韵。

[链接常逢生散文《女贞》]

女贞:盐城市树之一
市树、市花是城市魅力的名片,寓意着美好和生命。一般来说一个城市都会确定一种树作为这座城市的市树,比如南京、淮安的的市树是雪松,苏州、无锡的是香樟,常州、镇江,徐州、连云港的的是银杏,南通的是广玉兰。当然也有的城市市树是两种树,比如宿迁是杨树和槐树,扬州是银杏和杨柳,盐城市除了女贞之外,银杏也是盐城市树之一。
早在1991年,盐城市曾经确立"水杉、合欢"为市树,"石榴、紫薇"为市花。当时主要是考虑到水杉和石榴以农村为主,而合欢、紫薇以城市为主,有一定的道理,但因部分品种是从外地引入的,难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种植,甚至出现有些市民弄不清什么是市树的尴尬现象。到了2005年7月31日,经过一个月的市民海选,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投票确定,盐城市新版"市树市花"再次出炉,市树为"女贞和银杏",市花则是"紫微和牡丹"。
女贞四季婆娑,枝干扶疏,枝叶茂密,树形整齐,是园林中常见的观赏树种。常见的有高杆女贞(冬青树)、大叶女贞、金叶女贞、红叶女贞、花叶女贞、红果女贞等若干品种。女贞花开了,开在花事留白的季节里,宛如一位禅静的女子,素间至极,如果匆匆行走,也许不会注意到这细小而又繁花满枝头的绽放,一颗急匆匆的心,也不会闻到这清淡独特、似有若无的花香。
女贞是一种安静的植物,当五月的繁花落尽,女贞才渐渐盛开,悠然自在。女贞的花期比较长,六月是它的灿烂季,六月过后,则边开边落。据说,女贞的落花,是另一种美,当微风吹过,花香袭人,紧接着便是一阵扑扑簌簌的样子,落花似小雨飘散,一会儿功夫,地上便积了薄薄的一层,细细碎碎,有人形容它是似软玉在地,不忍踏足。
所有的美好都在于发现,而所有的发现都是在于空间和时间两重意义上的寻找。去更多的地方、在同一个地方经历时序的每一天,都是寻找的不二法门之路。虽然说,我们每个人无不都是处于这两种状态之中,但是要真正有所发现,还是需要有一颗审视万物、挚爱万物的安安静静的心。

23《清平乐.忆童年》
周阳生


爬树偷李,
馋嘴流酸水。
树下娘窥真生气,
害怕小儿出事。

暮岁记忆依稀,
童时欢乐几回?
莫笑夕阳西落,
老夫欣有诗陪。

注:本词格一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24《虞美人.祭屈原》
周阳生


汨罗江上悲情漾,
碧水英魂葬。
舞旗擂鼓祭公殇,
哀恸问天一曲、楚声狂。

端阳节日离骚唱,
祈愿民无恙。
我吟香草入诗章,
怀念屈原仙逝、断愁肠。

注:本词格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各两仄韵、两平韵。


 

  • 上一篇: 【周阳生】爱莲先生诗词文二十九篇
  • 下一篇: 【周阳生】爱莲先生诗词四十一篇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