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觉醒更自信 一一汤显祖逝世400年祭
[题记]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生卒(1550-9-24~1616-7-29)。江西临川人,与英国莎士比亚同年逝世。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把汤显祖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中国随后将汤翁的生平和作品与莎翁相提并论,并在英国、墨西哥、法国等20多个国家巡回举办展览。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2017年1月7日以"中国利用莎士比亚宣传自己的剧作家"为题,报道了中国在2016年纪念莎翁汤翁逝世400周年的活动。《人民日报》评论员何鼎鼎2016年10月13日发表"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的随笔,他说:"走过文化自弃、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今天并肩而立地去纪念中外两位伟大的剧作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原力觉醒。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为《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最为著名。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
汤显祖,写剧作诗时认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而用"。但他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尽管他用韵随意,不讲究曲律,但后世文人却无一不称赞其才华横溢。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1959年拜访江西"汤家玉茗堂碑"时曾作诗赞:"
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可见莎翁汤翁旗鼓相当,杜丽朱丽不相上下。也说明了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的道理。
汤显祖诗云: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汤翁生活在封闭落后的明朝,比莎翁生活在伊丽莎白时代不一样,汤翁能写出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杜丽娘,比莎翁笔下的朱丽叶更为可贵。
汤显祖对自己的评价是: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一生四梦,得意之处惟在牡丹。他在《七夕答君东》一诗中写到:"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他为"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可汤翁又怎能知道,在他逝世400年后的今天,人们穿越时空,将对他的赞美仍在延续。中国的一家越剧团创作了《寇流兰与杜丽娘》,让莎翁作品中的罗马将军与汤翁笔下的杜丽娘相遇。这部越剧在英国伦敦首演,随后到巴黎和法兰克福巡演。中国新华社在2016年12月份推出了《当柳密欧遇上杜丽叶》的动漫音乐片,里面的歌曲以动感说唱和中国戏曲交替呈现、相映成辉。歌词包括"我把东方笔罢化作爱的能量,你用西方语言讲述世事沧桑"等。据有关媒体说,最近一首热门歌曲《新牡丹亭》很可能登上中国鸡年春晚,以提高中国文学的自豪感和中国的软实力。虽然纪念汤翁逝世400周年的活动已经结束,但民族文化的原力意识已觉醒,并在自信的大道上一路高歌前行。
汤显祖 牡丹亭 东方莎翁 绝代风韵 花花草草恋 生生死死情 梦短梦长俱梦 平生四梦玉茗 二丽隔空来相会 不让莎翁在大明 意趣生 神色欣 文化觉醒更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