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周阳生】清平乐-和南诗人刘克庄《清平乐》 诗词三首
 更新时间:2018-5-21 18:20:36  点击数:5499
【字体: 字体颜色

清平乐-和南诗人刘克庄《清平乐》
文/周阳生 图/乔木


[题记]乔木君以南宋辛派词人刘克庄《清平乐》入画,以一众梵人禅悟词境衬托。玄相中充满浪漫,禅悟中洋溢幻景。刘克庄《清平乐》词云:
风高浪快,
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
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
俯看积气濛濛。
醉里偶摇桂树,
人间唤作凉风。
刘克庄的这首《清平乐》,极尽想象,遨游月宫,幸遇嫦娥。醉摇桂树,人间生风。词风浪漫中蕴藏着豪迈。吾亦效其想象,将豪迈藏于浪漫,以乔木先生追寻红山文化20余载,不辞劳苦,比德于玉,终有收获为主题,填《清平乐》词而和。

踏马川滩,
万里驰巅畔。
任凭风燃侵霄汉,
追梦通宵达旦。

龙瀚盛世绵天,
凤舞红隽轩辕。
娲女显灵祖远,
盘古开辟新元。

[注]1,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凤均出自红山。黄帝宠凤的典故详见我们合著的《红山神韵》一书。
2,红山女神被誉为女娲,太阳神被喻为盘古。借喻中彰显的是赞扬史前文明曙光的缔造者。
3,本词采用双调46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采桑子-原韵和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文/周阳生 图/乔木


[题记]乔木君以南宋诗人辛弃疾《丑奴儿》入画,禅悟辛公的愁滋味。辛弃疾词云: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于淳熙八年(1181年)罢职退居上饶,路过博山面壁诉说愁滋味。词中自嘲,当年自已为吟赋新词而勉强写愁,未想到现如却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吾赏析之余,以辛弃疾词原韵自己少年常知愁滋味,花甲悟性了却愁的心境。虽然当年欲睡难休,现在难上层楼,但好的心态却使人好梦不知秋。此秋一语双关,主指年龄之秋。

暮年已识愁滋味,
难上层楼。
难上层楼,
为赋新诗却不愁。

当年历经愁滋味,
欲酣难休。
欲酣难休,
好梦如今不知秋。

[注]采桑子,又名丑奴儿,吾填词采用双调44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七律-和北宋张耒《夏日》诗
文/周阳生 图/乔木


七律《夏日》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
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午,
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
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
直欲樵渔过此生。

张耒《夏日》用拟人手法,一个"邀",一个"纳"写出了对月影、溪声的喜爱。又用反衬的手法写自己想归隐村野的清闲心境。乔木的禅画,虽然只画了五个梵人或立或坐,但成却从画中悟到,一行梵人在赏析张耒之《夏日》。吾品诗品画,亦有所悟,斗胆接龙而和,写莲池明月初映之闲境。

直欲樵渔过此生,
莲池赏咏月初成。
蜓栖尖角双眸突,
不羡鸳鸯独善擎。
蛙鼓蝈鸣鱼鸟泊,
采荷淑女念回程,
炊烟袅袅随风叶,
琴韵悠悠天籁声。

 

  • 上一篇: 【周阳生】七言乌龙诗史海探秘连载1-50(一部)
  • 下一篇: 【周阳生】诗赞盐城新十景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