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闭月 江苏 周阳生
三国女 貂蝉名 美羞嫦娥 闭月宫隐 先嫁老董卓 再结义子亲 王允一女二聘 吕布醋杀父命 国贼死被点天灯 吕布后死曹操营 美貂蝉 史无影 文学形象传至今!
[注]1,貂蝉形象正史无记载,最初见于《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之中,说三国汉献帝时,董卓专权,以大司徒王允为首的群臣敢怒不敢言,身为王允家歌伎的貂蝉自告奋勇地要为主人排忧解难,自愿前往董卓府伺机刺杀董贼,貂蝉说:"只要主人信得过貂蝉,宁愿肝脑涂地"。王允为之感动,从此便与貂婢父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貂蝉嫁给董卓,后又将貂蝉嫁给董卓义子吕布。董吕二人为貂蝉争风吃醋,火并中吕布杀了董卓。 2,古籍中还有一说是:吕布杀董卓与貂蝉无关,是因为吕布怨恨义父董卓曾当众臣面辱打于他,而他还要委屈地陪笑脸以迎责罚,加之司徒王允多次策反并许以高官后禄,所以吕布在一次与董卓婢女私会怕被董卓再责时,而将董卓杀死。可见这其中并无貂蝉的美色离间,所谓的"吕布戏貂蝉"是后世文人的杜撰而已,因为貂蝉只是个文学形象。 3,为什么称貂蝉之美为"闭月"呢?据说是貂蝉在王允家后花园拜月时,恰巧有浮云遮月,王允为宣扬义女漂亮,逢人就说月亮与貂蝉比美,月亮输了就躲到云彩后面去了。因此,貂蝉在文学形象上就被称为"闭月"了。 4,"闭月"的典故最早见于曹植的《洛神赋》: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据学者考证,貂婵是元代末年才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曹植的"闭月"要比貂婵早了一千年。
玉环羞花 江苏 周阳生
杨玉环 羞花影 被选入宫 终日伤心 为念出头日 泪溅花不吟 明皇闻听欣喜 专宠玉环于心 媚皇玉环升贵妃 得势媚妃殃国民 安史乱 明皇惊 太真西逃死乱军!
[注]1,杨玉环,号太真,资质丰艳,能歌善舞。天宝十五年(756年)在安史之乱时,随唐明皇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六月十四日死于乱军之中而香消玉殒。 2,杨玉环之死,史料中说法不一,如《资治通鉴》载:杨玉环,妒悍不逊,屡被明皇冷落,又屡被明皇命高力士接回,后因与其兄杨国忠狼狈为奸而祸国殃民,受到众臣愤怒,众臣在随明皇西逃路上,问皇上是要美人还是要江山,无奈之下,明皇遂赐玉环白绫让其缢于梨树。史料中亦有令玉环"吞金而殒"一说。 3,据考,"羞花"一词最早出于李白,李白用"羞花"一词形容玉环和西施。后人则专寓杨玉环了。
忆玉环 江苏 周阳生
[题词]唐明皇李隆基为贵妃杨玉环香消玉殒蜀中马嵬驿后而作《雨霖铃》词牌,雨声如铃,诉说衷情,满怀对玉环之思念。
李隆基 杨玉环 闭月羞花 千古一睆 一阕雨霖铃 难唤美人还 相逢相失如梦 空留遗憾心间 欲醉还休君王事 词牌早己入琅嬛 帘虽卷 思漫漫 玄宗寄情心悲寒!
昭君落雁 江苏 周阳生
汉宫女 王昭君 闻听匈奴 愿连汉姻 王嫱大无私 自请胡尘行 北去马嘶雁鸣 驼上昭君拨琴 悦耳琴声惊雁落 昭君始有落雁名 正史载 非和亲 缘于匈奴求汉荫!
[注]1,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田人(今属湖北),据说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17岁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 2,据《汉书·匈奴传》载,当时的匈奴内乱,单于呼韩,势单力薄,后靠汉朝相助才得以稳定局势。呼韩为了长久得到大汉的支持,故向汉帝请求"赐婚",永结盟好。这与后来刘邦兵败匈奴被迫"和亲",有着质的不同。
西施沉鱼 江苏 周阳生
春秋时 越战败 越王勾践 卧薪藏胆 亲尝吴王便 换取赦国还 越王回国图治 送吴美女谍战 西施浣纱影惊鱼 鱼竟不游沉水隘 得西施 夫差爱 吴王湎乐国不在!
[注]1,西施,名叫施夷光,浙江诸暨城南罗山下的浣纱村人,浣纱村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西村,故叫西施。 2,《庄子·天运》等诸多正野史中,都说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 3,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后,越王为了报仇复国,用三年时间儲粮、屯兵,并送西施给吴王迷其心志。终于择机打败了吴王而复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