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作者三 >> 交流学习 >> 正文
 
陕北民俗艺术中的色彩理念
 更新时间:2016-7-28 12:21:30  点击数:3183
【字体: 字体颜色

内容摘要】陕北这一古老而封闭的地区,它有着很丰富的民俗艺术和人文景致,这些民俗艺术不但体现着陕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也体现出陕北深厚的历史渊源。这里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及民风习俗而产生的陕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有史以来,这一地区先后有近20个部族、民族在这里定居生活,所以陕北这一地区的民俗文化有民族大融合后的文化印记;值此,本文从陕北民间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来解读陕北民俗艺术中的色彩观念。

关键词】陕北;民俗艺术;色彩心理

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必须先了解该地区的历史。位于陕西的北部。总面积约80744平方公里。镶嵌着延安和榆林两颗耀眼的明珠。北起毛乌素沙漠,南至金锁关,东起黄河,西至宁夏平原这方神奇的土地。文化的几次辉煌给陕北这块土地带来了声名鹊起的效应。使之再也没有往日的平静与蔽塞。也使这一地区由一开始单一的文化发展、融合后成多种文化共存,最后又融汇成现在这种独特的陕北文化的局面。第一次是轩辕黄帝在此战胜蚩尤时期,此后黄帝作为人文初祖,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第二次是战国后期至秦朝初期这一时期。陕北这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修筑了让世界惊叹的长城和秦直道,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第三次是东汉时期。目前在陕北境内出土大量的东汉墓葬画像石、画像砖,表明陕北的文化和经济在汉代时的巅峰情景。第四次是明朝末年,为了抗衡朝廷承重的服役可苛捐杂税。陕北人十有八九投入了农民起义,写下中国农民起义光辉的一页,第五次当属二十世纪,中国能有今天的胜利和辉煌,陕北是功不可没的。以上这些大事件的发生,使陕北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更使陕北民俗文化中的美术元素有了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历史优势。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陕北民俗文化与美术元素:

一、陕北民俗文化和美术渊源

陕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它的民俗文化不但底蕴深厚,而且很有地方特色。它不仅反映着陕北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智慧,而且也体现出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陕北民俗文化中的美术元素是陕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这块黄土地特有的文化艺术积淀,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从劳动人民的内在本质都体现出陕北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陕北的石狮雕塑、陕北的剪纸、陕北的布艺、陕北的刺绣、陕北的民间绘画等艺术品中,都沉淀了陕北几千年人们对生活的诠释和美好憧憬。

1.陕北民间美术的历史渊源

 

[图1]剪纸 抓髻娃娃

陕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从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这儿已是黄河流域一个文化基地,东汉画像石、北宋石窟艺术更是代表了这一地区的历史风貌。受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影响,陕北这一地区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陕北剪纸《牛耕图》中扶桑树的造型就是原始社会“物侯历法”中鹿头文化的遗存。现在陕北剪纸《抓鸡娃娃》就是古时的巫术性质招魂时用的,这可以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来证明,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北逃陕北洛川和白水交界的彭衙所作的《彭衙行》长诗中写到,“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这个剪纸招我魂指的就是《抓髻娃娃》,这一巫术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陕北的人还是用它招魂。这证明陕北民间美术历史渊源的久远,直到今天还延续着它当初的意愿。

2.陕北民间美术的环境渊源

据史料记载,在陕北这一地区先后有白狄、羌、氏、稽胡、鲜卑、女真、蒙古、高丽、龟兹、粟特、匈奴、党项等民族的征战、杂居和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的对撞、磨合和融汇,一种消解心理与文化移植心理使他们相互间开始了文化交流与取长补短、相互渗合,以适应生存。在现在的陕北民俗文化中到处可以体现出这种大融合的影子。使这一地区的民间美术文化继承了多元文化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现在陕北民间艺术的淳朴、浑厚、粗狂等风格,还有很浓的蒙古、匈奴、党项民族文化的影子。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陕北这一地区的天灾人祸使其交通和文化封闭起来,很少受到封建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化影响和污染,这就是使陕北这一地区较完整地保存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文化的影响。所以现在的陕北民俗文化中的美术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单纯的、特色的民间艺术。

二、中华五色在陕北民俗文化中的渗透

民俗文化是地域性很强的文化,各个地区有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陕北这一地区虽然曾经有20多个名族杂居,但现在还是以汉族为主要聚集的地区,这一地区对色彩的认知和应用是很受中国汉族传统色彩体系——中华五色的影响。

1. 中华五色对陕北民间艺术色彩的影响

陕北民俗文化中艺术品、装饰品的色彩都承袭了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色彩体系。研究陕北文化必须以中华民族的传统为出发点,否则,就失去文化之根。事实证明:没有历史的支撑,就没有现实的文明。在我们研究陕北民俗中的色彩问题,就先必须了解中华五色。颜色的正规称呼是色彩,但在陕北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就叫之颜色。颜色和色彩在陕北是同义。

我国是文明的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五色系统。我国的色彩体系是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念,我国民间现在沿用的主色调还是以我国最早的中华五色青、赤、黄、白、黑为基调。因为它涵盖着中国的神话和历史,“天、地、人都受制于这个系统,它是人类文明进程独特的人文现象,仍然有着被抽象借鉴的价值”。五色还与五行息息相关,“中华五色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独特的尚色文化和尚色习俗”。古人赋予色彩特殊的寓意,利用色彩表达精神上的追求,以这五种颜色为代表的五色系统指导了中国几千年的色彩使用规范,并形成了特定的色彩含义。

2.红色在人们心中的主导地位

 

[图2]红色代表喜庆与吉祥

红色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主流颜色,称为“中国红”;而在陕北红色也占着色彩中的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的形成是人们在创作时心中已受传统的色彩体系限制了。在丰收和喜庆的节日里他们多是以赤色(红色)为基准的去创作。因为红色在中华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都是吉祥如意的代名词。每逢过年过节和喜庆的日子里所有的装饰品都是红色,就连过年做的各式各样的糕点类、和饼类食物都在其上点个红色的小花或是小红点,不过在这里红花一般都有绿叶配,在点上小红花的同时用土豆或是萝卜做一个叶子的形状蘸上食品绿点在小红花的旁边,做红花的方式和做绿叶的方法是一样的。人们就是希望它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这就是古代先人们留下来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历代文献都记录着赤龙、赤木、朱鸟、赤兔、朱雁等赤色物象,就是帝王英明的征兆。在武则天时代,有人进进贡赤色斑点的石头,说石有赤心,代表人民的忠心。还有唐中宗在山西烛漳河一带考察时,有赤色的鲤鱼跳出水面时,被认为是有吉兆。所以在陕北民间红色元素是占很大百分比的。陕北的剪纸(窗花)全是红色的,因为剪纸只有在喜庆的节日人们才贴在窗户、门、墙壁上的。还有陕北每家每户的装贵重物品和衣服的大木箱子,它们外面一般油漆的选择都是大红色的底色然后在上面画上花鸟。在陕北结婚的时候是一红到底,新娘和新郎所用的和穿的都是一红为主,不过新郎的外衣可以穿着其他颜色的衣服。这就说明红色在陕北是喜庆和吉祥的代名词。

3. 黄、绿(青)、在陕北民俗艺术元素中的应用

[图3]黄色底面的鞋垫

 

黄色在民间的色彩应用中不是很广泛,可能也是因为黄色在古代是御用颜色,只有帝王才可以用黄色,例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沿用隋朝的形制,用黄袍做自己的朝服,禁止官员和贫民穿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部下黄袍加身被逼而登基,这说明黄色在人们的观念中已是皇权的象征,而中国在一君统天下,等级森严的几千年封建社会里这种观念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民间美术作品中黄色是不多的,但也有,有时民间艺人和妇人们为了色彩鲜艳、丰富、好看,在饰品或是鞋垫,枕顶等的处理上也用黄色,不过黄色一般都是底色,在这上面再绣红色或是青色(绿色)和其他颜色。青色民间也是常用的颜色,“红花必须绿叶配”。青色(绿色)也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之色。是万物在春天复苏、生长的颜色。在古代,青色也是贫民百姓和底层官吏常用的服饰色彩,天以民为本,所以青色也具有积极向上、繁衍的象征意义。在今天的陕北青色常和红色把配着用,也是常用色。

4.白、黑色在陕北色彩体系中的讲究

民间美术中白色和黑色是受传统观念左右的,虽然人们在几千年的中华五色和五行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制度习惯的影响下,把白色和黑色定位为不吉利的象征,例如白色代表西方,日落西方,这说明白色不是很具有旺盛的生命意义,在周代以后,皇亲办丧事、军队打败仗帝王和大臣都要穿白色,在民间办丧事孝子也要穿白色或是黑色衣服,戴孝的孝子外套必须穿白色的大褂。

但在陕北,白色却有着另一种含义,也可能是陕北曾是白狄族居住过的地方。陕北人头上都戴着一个白色羊肚子手巾,这是陕北人特有装饰的标志,这种白色现已是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它代表勤劳、纯朴,陕北男人在劳作和出行时都带着它。而且在周代以前,白色有时也代表吉兆,如有白兔、白鸠、白狼、白鸡等这些很稀罕的动物出现时也代表有吉兆出现。所以白色在这一地区有着两重的含义。黑色在陕北不是常用色,黑色也有不吉利之意思,在饰物和民间绘画等上都很少用黑色,丧葬时用到些黑色。平时黑色也可以作为绣品的底色而被应用。在现代陕北的穿着上倒是对色彩不讲究。黑、白、红、青、黄,什么色潮流就穿什么色的衣服。以上就是色彩在陕北美术中的含义和基本运用。

三、陕北民俗艺术创作中色彩的定位

[图4]鞋垫中的色彩求物体本身色

 

民间艺术作品是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对生活、对自然的认知和习惯,所以它的创作过程都受着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思想制约着,它代表着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陕北民俗艺术色彩求纯真

陕北民俗文化中的美术作品的颜色基本都是以该物在生活中本来的面目去给作品定色的,也就是陕北美术作品大都是事物在自然界中真实颜色的展现。这些颜色非常写实、艳丽。颜色纯度很高,看起来有些生,但不失美。这可能就是因它是我们的母文化,是原生态的文化的原因!和都市里流行的优雅、大方、和谐的色调有区别。在民间就喜欢这样纯正的颜色。在陕北的美术作品中就是大红大绿大粉的,最具代表的就是女红中的鞋垫,枕头顶;家饰中的炕围,箱子、柜子的的外面,它们上面画的图案都是以自然界真实的实物为依据而绣上去和画上去的颜色。

2.陕北民间色彩源于生活和自然

陕北民间艺术作品中的造型多选用植物和动物。他们被画工和妇人们描绘在作品中,且色彩的选用和现实生活中实物该具有的颜色去给作品配色和上色。例如,画一朵荷花,它的叶子就是绿色,但这叶子会用好多层绿色去完成,背面会用草绿或墨绿画,上面会用淡绿和青绿,柠檬黄去绣和画,茎部会用赭石和深绿去绣和画,画荷花的花瓣时妇女们就会用真实荷花所具有的颜色去绣和画,如粉色荷花,白色荷花,玫瑰红色荷花等,这里面的花瓣的颜色也不是一色到底的,它也分好多层,如靠近根部用的色相对重一些,这样用渐变的方式渐渐的将颜色减淡,到花梢的颜色已经很淡了,但这种渐变不是分好多层的那样会失去花的立体感,而它是最多分四五个渐变的段,到花梢就有高光的感觉,看上去晶莹剔透,鲜活嫩翠的。还有画牡丹、梅花、玫瑰花等都是一样的,用自然界中牡丹花、梅花、玫瑰花的真实颜色来塑造画面上的颜色,看上去非常的亲近、逼真。用红花绿叶的模式去打造他们的作品。这种绣法和画法可能也是人们意识中具有的传承因素决定的,在欣赏者来说也是一样,如梅花画成紫色,荷花画成橙色,玫瑰花画成黑色就没有大众认识的那种熟知感存在了,也就没有物品该有的传承性了,因为毕竟民间美术是来自一切美术的基础,是大众审美取向的一种艺术品。而不是象抽象画那种只针对懂得审美观的人,因为抽象是无意识的,具有反叛、无秩序的,超脱与虚无的特异感觉。

民间是追求真实的、再现的艺术。所以民间美术颜色的这种真实性和再现性是受创作者自身的条件和欣赏者自身的条件限制的,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中没有写实主义和再现主义就不会出现抽象主义,什么事都是相博又相容的。如民间美术中画面中出现鸟兽等动物的颜色,都是用很写实的手法去创作的,这些鸟兽和人在自然界中是什么颜色,这画面上妇人和画工(匠人)们也就给他们上什么颜色。虽然都是具象的,但不失艺术的特色,这也就是民间艺术作品为什么很亲切和受尊重的原因。

总之,笔者认为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重要内容。不管在哪个领域的美术中,色彩的意义是无可厚非的。民间美术是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陕北民间艺术,由于色彩中的原生态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但证实了区域性民间美术的价值,也说明了民间美术在艺术这个范畴中富有旺盛生命力。因为色彩它处处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态,它具有其它艺术形式不能具备的功用。美丽的色彩不但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赏心悦目、而且还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审美愉悦。值此,笔者希望这种带有区域特征的色彩观念和色彩应用方法,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彭德.中华五色.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08

[2]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05

[3]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01

[4]袁占钊,姚正宽.《古朴的陕北民俗文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吕廷文.《试论陕北古代文化的特点》.「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01)

[6]刘蓉.《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研究综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03期

[7]刘蓉.《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征》.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4期

[8]张岩 转载陕北王克文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84db00100g93n.html.2009.10.03

[图1]剪纸 抓髻娃娃

[图2]红色代表喜庆与吉祥

[图3]黄色底面的鞋垫

[图4]鞋垫中的色彩求物体本身色

  • 上一篇: 杨文空绘画作品欣赏
  • 下一篇: 凤凰浴火几重生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