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袁华 那个趴着写诗的老头
 更新时间:2015-9-9 19:58:36  点击数:1240
【字体: 字体颜色

第三辑  真情旖旎    

十多年前,在扬州地方报纸的副刊上我常看到童嘉通的名字,那时扬州城还有份杂志,叫《扬州文学》,上面也常有这个名字,发表的文字多是诗歌。我曾是个狂热的诗歌爱好者,对身边的诗人自然是比较关注。

可是,慢慢地,我觉得很是失望,其实不单单是失望,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屑,因为通过阅读,我发现那些诗歌多数都形同口号,很是空洞。那时我喜欢汪国真、席慕容,喜欢北岛和舒婷。渐渐地,就淡忘了童嘉通这个名字。

2008812,是朱自清先生去世60周年的日子,一帮文友聚在朱自清故居举行小型的纪念活动,组织者对与会者作介绍的时候,我听到了童嘉通的名字。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心间微微一动,抬眼看过去,竟是一位古稀老人,满面透着和善。

轮到童先生发言的时候,因为有着曾经关注的原因,我听得格外认真。童先生先是说了些纪念的话语,接着就谈到了诗歌的话题,他把自己写诗的历程分成了两个部分,前一半是从1959年第一次发表诗歌到2003年止,后一部分是从2005年至今。童先生说,这当中有个2004年没有计算在内,因为那一年他停笔了。停笔的原因是忽然发现写了近半个世纪的诗歌,竟然没有几首诗能让自己满意,停笔为的是读书、思索、寻找新的突破。

经过一年的封闭之后,从2005年开始,重返诗歌创作之路的老诗人诗风突变,无论是诗的语言还是主题,都如脱胎换骨一般,再也没有原来的影子了。这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有《卖炭翁》、《三轮车妇》、《老街  残荷  背影》等。童先生把更多的着笔点落到了寻常生活中,落到了普通人的身上。他还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诗人是要趴在地上写诗的。诗人趴在地上写的诗作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并频获大奖。

最后,童先生当众朗诵了《朱自清故居》和《背影》两篇新作。说他的朗诵声震屋瓦是有点夸张的,但铿锵激扬总是真的,有点不敢相信那是出自古稀老人之口,我也算是真正领略了“听童嘉通朗诵诗歌是一种享受”的说法。在《朱自清故居》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中国盐运古都/育出铁血大儒/空旷故居/堆满了生命的盐/给人强身壮骨……面对这样的诗句,无论是听还是读,都会让人感觉荡气回肠。而在《背影》一诗的尾句,诗人是这样写的:“其时/历史就站在你身后/记录下你的父亲/也记录下你的背影……简单明了的句子,一如独白的语言,读来却能产生不同寻常的效果,这就是诗歌的本源,既有美感,又有新意。对照多年前自己曾产生的不屑,心里很是埋怨自己,而今,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重新开始关注童嘉通,想着法子去寻诗人新作来读。

再一次与老诗人邂逅是2009年的事,那是在与舒婷等诗人的见面会上,童先生当场朗诵了给舒婷的献诗《鼓浪屿  双桅船》,32行的长诗,不曾有半刻的停顿,激情演绎,真心诵读。我看到舒婷自始至终都在专注地听,到最后,灿烂的笑,挂在舒婷的脸上。

我和老诗人仅有这两次谋面,都未曾作深度交流,对他本人及其生活方面都是不甚了解的,但两次见面,让我记住了一个细节,那是在朱自清故居,老诗人朗诵过自己的诗作之后,坚持要提前离开会场,多般追问下,古稀老人面露腼腆:老太婆不能烧饭,我要回去弄午饭呢。你看,多么贴近生活的诗人!多么可爱的小老头!

  • 上一篇: 袁华 儿子想要个新房子
  • 下一篇: 袁华 1980年的谎话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