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荷》和陆游《咏梅》 文/周阳生 图/乔木
[题记]乔木禅画梵生读诗,借陆游卜算子《咏梅》移入画境。陆游《咏梅》词云: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并将其作为精神载体而倾情歌颂。他的《咏梅》以梅花写心境,或写失意之心,或写爱国之情,仿佛梅花是他一生的缩影。 吾赏画析词,仿佛乔木所画梵人是在读我先祖周敦颐的《爱莲说》,因为我平生爱莲,自取别称为"爱莲后生"。故以《咏荷》填词,借荷境写莲心。
桃溪莲池边, 碧叶青蛙凭。 蜻翅翩翩独风流, 波静鸳飘镜。
不与牡争春, 不与梅争性。 梵境无夭濯清涟, 月下荷花竞。
[注]本填词采用双调44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相见欢-阪泉涿鹿 文/周阳生 图/乔木
[题记]乔木禅画南宋朱敦儒《相见欢》词: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 过扬州。
乔木禅画时,并未直白地勾勒朱敦儒因"靖康之难",南逃金陵的悲伤。而是画了三个哲人,仿佛在探讨南宋为何国势衰微,一片衰败。又仿佛在史山探微,纵论泱泱华夏之风云变幻……,画面留白的空间,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朱敦儒的《相见欢》用借代的手法,直抒"靖康之难"后的悲凉的心境。吾却神使鬼差地联想到了史前红山时期,在阪泉之战中黄帝败走黄帝城,联想到了祝融奉炎帝命令乔妆进城刺杀黄帝,后因应龙相救,黄帝反败为胜,收伏炎帝为臣。联想到了炎黄联手打败蚩尤的涿鹿之战……
轩辕败走酋城。 帝忧愁。 乔饰祝融觐见, 刺无休。
应龙见, 神农颤。 作臣候。 涿鹿炎黄联合, 战蚩尤。
[注]1,"阪泉之战",是炎黄两族为争抢地盘之内战。"涿鹿之战",是炎黄联手,抗御外侵的战争,所以史学界有专家认为:涿鹿之战是中国军史中的第一场战争。 祝融刺黄帝、应龙救黄帝等神话传说均散见典藉,吾著的《神话诗集》,与乔木合著的《红山神韵》对上述记事均有文化解读。 2,本《相见欢》填词采用双调36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七绝-和神秀、慧能大师禅偈 文/周阳生 图/乔木
[题记]乔木禅画唐代神秀大师的禅偈诗: 身为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使我联想到六祖慧能大师的禅偈诗: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两位大师的偈子,虽然六祖慧能大师的境界略高一筹,但各有侧重。神秀大师注重从外在的境界进入内心世界,佛者多为如此,即为众生相。六祖慧能大师的偈子则是直接进入了"一切唯心造"的内心世界,是为佛祖相,非凡僧所即。 神秀大师的偈子,采用比喻手法,修心以明心见性。六祖慧能大师的偈子,则采用辩经的手法,揭示佛法的至高境界。 乔木禅画中两枝墨莲,一仰一俯,禅机盎然,仰者弘天道,俯者察地途,各有玄机。吾品之禅悟而和,略抒禅心。
心有菩提开觉悟, 镜无物去识尘途。 禅修真性入莲境, 佛度苍生道各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