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真情旖旎
卓玛和万玛是一对藏族姐弟。卓玛是姐姐,全名叫卓玛措,她还有个汉名叫严春花。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正在海南藏族自治州中学读高中二年级,17岁。万玛是弟弟,全名是万玛龙主,是共和县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那时候,他们的母亲在州中学门口的不远处,摆了个卖杂碎汤的摊点。我初到恰卜恰的时候,很喜欢吃这种杂碎汤,一碗热汤,一块酥油烧饼,既实惠,又暖和滋润。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种杂碎汤竟然还是青海的一道名小吃。每逢星期天,卓玛和万玛都会到摊点上给母亲做帮手,一来二去,我们便熟稔了。
卓玛和万玛都有草原上藏人特有的肤色,双颊微红、黝黑,人显得率直而有灵气。特别是卓玛,还很帅气。当然这两个字一般都是用来形容男孩子的,但女孩子要是拥有这样的气质,那就是另一种韵味了,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可相处的时日久了,我却发现卓玛隐藏于内心不为人所察的那份忧郁。
或许是因为我爱读书的缘故吧,跟卓玛很是谈得来。以至后来每到周日或是假期,我总要抽空到她家的摊点小坐。小万玛也特爱听我给他讲一些内地的故事,他们都高兴地叫我“阿吴”(藏语大哥的意思),慢慢地我就知道了一些他们的家事。
原来,卓玛的祖父也算是解放青海的有功之人。当年,西北野战军第一军在军长贺炳炎和政委廖汉生率领下,由永靖渡黄河,经乐都、民和,从南山小道直插西宁。其间,作为当时藏人中较为开明的人士,卓玛的祖父给了大军不少的资助。青海解放后,政府也不曾忘记他的功劳,只是后来的政治运动中,祖父因此受了些牵连,直到卓玛记事时才得以平反,有关部门便将他们的父亲安排到恰卜恰工作,可是由于他没有文化,工作上就有些不顺心,便常酗酒,还会打卓玛姐弟,并且想阻止卓玛继续读书。
我知道,在青海一些地方的藏人和回人对小孩子的文化教育似乎都是缺少热情的,像卓玛那样一个藏族女孩子读到高中二年级已经是很不简单了。可卓玛有她的志向,她要读好书,要考大学。卓玛告诉过我,希望自己能考到南方的城市里读大学,因为她在书上看到过一些南方的图片,那种秀美深深地打动了她。
我很同情卓玛,却又爱莫能助。我知道卓玛的忧郁不是没有缘由的。父亲若是执意不让她读书,她也只能遵循父命。我见过她的父亲,那个略显凶悍的藏人,看得出性格上还有些偏执。我曾试图开口为卓玛读书的事说几句话,可看到他那副不欢迎我的样子,话到了嘴边又收了回去,我只能暗中鼓励卓玛,并将一些我带过去的书送给她读。
后来因为一场变故,我离开了恰卜恰。初分手那阵子,我和卓玛姐弟还是有书信往来的,万玛还告诉我,他将我送给他的钢笔给供在了神龛上,一直没舍得用。
再往后,我就常四处漂泊,没有个固定的地址,便同他们姐弟断了音讯。不知道卓玛的学业完成得怎么样,不知道她有没有如愿考到南方的大学?现在想来她也早该为人母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