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举贤的论述有感
据中纪委向十八大的报告,2010年以来,全国共问责党政干部18227人。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执纪执法部门的教育和查处力度不够,同时也给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严肃问题: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中国古代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把多才善行的人冠以:“贤”称,每每论及治国之道,都免不了提到用贤的问题。
据《论语》记载,仲弓当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如何管理政事时,孔子直言不讳地回答:“举贤才”。墨子则明确指出:“尚贤者,政之本,”并解释了举贤的重要性。“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西汉之际的思想家桓谭,从总结前世治国的教训中得出:贤才“乃主之股肱“,国之栋材”。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说得更明白:“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指出了治国用贤的关系。